整合提升块状经济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浙江省政协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言献策
更新日期:2003-10-13 16:09:17
人民政协报讯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浙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今年浙江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浙江省政协密切配合这一重大战略任务,找准参政角度,突出调研重点,充分发挥政协优势,积极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言献策。 具有地域性和产业分类较明显的块状经济,是浙江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浙江省政协在调研中,针对这一特点,选择以整合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块状经济为切入点,在前后三个多月时间里,先后赴省内5个地区展开调查,并赴江苏、上海考察。在9月下旬,召开常委会议,专题协商讨论“浙江建设先进制造业”问题,会后形成《依托传统优势产业整合提升块状经济加快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若干建议》,报送省委省政府。 委员们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在全国保持较快发展势头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传统优势产业的块状经济的快速成长和壮大,特别是在纺织服装、五金机械、低压电器等传统优势产业领域,出现了一批基础好、成长快、潜力大的块状经济。但是,这些块状经济还只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初级形态,存在着产业层次低、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弱、利用外资规模小、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少、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另外,技术、组织和制造模式创新能力不足,行政性条块分割阻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重组,也严重制约了块状经济向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演化。 对此,省政协在《建议》中突出强调要完成从现有传统的块状经济到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转型,工作的着力点是加大现有块状经济的整合和提升力度。整合工作主要是突破行政区域障碍,实现区域整合,培育产业集聚规模优势,以沿海、沿江、沿路产业集聚明显的大产业带为基础,建立一批国家级的开发区,使之成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核心区块和承接国内外大企业投资的主要载体;按照产业发展规律,实现产业整合,培育产业链优势;以提升“浙江制造”品牌为目标,实现产业的品牌整合,培育区域品牌优势。提升工作主要是加快技术、制造模式和组织创新,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块状经济的创新竞争力;加快传统块状经济国际化进程,提升传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流通业和物流业升级,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块状经济的商务成本竞争力;加快专业化人才引进和培训机制创新,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块状经济的人力资源竞争力。 《建议》还提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政府要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强化职能,优化服务。首先,要做好目标、区域、产业和功能定位;再有,要加强规划、组织和协调作用,建立跨市、县(区)行政区协调机制,消除行政壁垒;另外,还要制定和实施若干具体政策,如,通过跨区域调整用地指标等方式确保建设用地,建立企业跨行政区流动和跨行政区土地租借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制度和税收分配制度,设立专项资金对重点发展企业进行知识援助,组建新型的民营社区银行,引进境外专业技术培训机构,吸引国际标准检测中心到省内设立分支机构等。 (蒋学基 陆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