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孕产妇与农村婴幼儿死亡率高,先天性缺陷比率增加浙江省政协建议加强对生育健康控制和干预
更新日期:2004-08-12 11:13:14     
  人民政协报讯近日,浙江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通过对全省生育健康工作深入调研后提出:要加强对生育健康控制和干预,实现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转变,切实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委员们在调研中了解到,近年来,浙江省建立健全了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围绕生育、节育、不育和优育采取了一些有力措施,使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均产生可喜的变化,但依然存在着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居高不下、农村婴幼儿死亡率、死亡漏报率偏高和先天性缺陷比率在逐步升高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委员们分析认为,导致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胎儿婴儿死亡和儿童残疾的因素很多,但从人口和生育控制和干预角度看,主要是重视不够,宣传教育不到位,一些公民的优生意识比较淡薄;出生缺陷社会干预体系不健全,缺乏科学的评估标准和规范的技术服务;政府投入不足,人才培养、技术装备等相关条件匮乏,造成产前诊断、遗传学诊断、高危人群筛查以及新生儿疾病的筛查等方面的能力严重不足,食品添加剂的滥用。   为此,委员们建议: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参与各种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活动。要在全社会大力普及婚前医学检查、孕产期保健和新生儿保健的科学知识,使优生优育科学知识家喻户晓,不断增强全社会的优生意识,制止不科学的生育行为;   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和新生儿出生缺陷控制的社会干预体系。要进一步明确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理顺关系,搞好协调。要依托各级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部门,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网;   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如国防非政府基金、各种慈善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切实解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资金不足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强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相关的基础研究,重点就防止围产期缺血缺氧性脑损伤、降低新生儿窒息致残率、孕期疾病和用药对胎儿生长发育影响,不断提高对出生缺陷干预的水平。   (戴学林祝璋生费晓燕)
浙ICP备14000666号-4
最佳浏览分辨率: 1024×768 . 浏览器版本请用 Internet Explorer 6.0 以上
版权所有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瑞安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