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东区政协专题调研后建议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
更新日期:2004-09-14 17:14:54     
  人民政协报讯近日,天津市河东区政协在调查中发现,作为老工业区,河东区下岗失业人员比较多,社会救助的压力相对较大,但社会救助体系中的一些单位工作措施不够有力,个别单位和少数群众对社会救助认识不够到位;同时,社会救助机制不够完善,“人情低保”、“骗保”现象时有发生等等。   针对以上问题,区政协调研后建议:要规范低保审批程序。对申请、审核、审批以及资金发放等每一个环节都要有严格的规定和明确要求。对申请低保人员的家庭收入和财产要深入调查,制定科学合理的核算办法;加强对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健全联动机制,组成由政府牵头,各职能部门参加的督察小组,对低保对象实施全方位动态管理;完善低保对象备案和定期抽查制度。强化社会监督机制,建立公示制度,每月对低保对象、资金发放、人均补差等情况向社会公布,增强透明度;积极探索社会救助的新途径新方法。社会救助需要加大投入,科学合理使用救助资金。为此,区政协建议:在资金的来源上要广开渠道。建立健全经常性捐助机制,使社会救助资金越来越充足。同时,在资金管理上要从严把关,突出重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救助的人身上。社会救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标本兼治,不仅要为困难群众“输好血”,更重要的是增强困难群众的“造血功能”。区政协提出,要大力发展再就业工程。一方面向困难群众“送知识、送技能”,一方面广开就业渠道,向困难群众“送机会、送岗位”;同时采取相应制约措施,促进低保人员就业。   (徐杰)
浙ICP备14000666号-4
最佳浏览分辨率: 1024×768 . 浏览器版本请用 Internet Explorer 6.0 以上
版权所有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瑞安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