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综合治理”视察报道委员情牵淮河污染
更新日期:2004-09-16 16:55:33
9月11日,安徽省政协主席方兆祥、省政府副省长赵树丛率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向全国政协委员“淮河流域综合治理”视察团汇报安徽境内淮河流域综合治理情况,引起了视察团委员们对这个话题格外“牵挂”。 当听说“安徽省自‘十五’以来,已投入41亿元用于淮河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淮河流域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争取世界银行贷款等配套资金3.27亿元,国内银行贷款5.44亿元”时,陶化成委员问道:“花了这么多钱,治了这么多年,有没有豆腐渣工程?有没有腐败?如果没有,那有什么好的经验?”话音刚落,省水利厅厅长吴存荣抢着回答:“我敢肯定在我们省只要是事关淮河治理的工程都不会有豆腐渣工程,无论是资金的使用,还是工程的招投标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 据了解,目前安徽省以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为重点,已逐步建立以绿色GDP为依据的政绩考核体系,实行环境保护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增加了对各级政府环保考核指标的权重。 出生在淮河支流涡河边上的田静委员在来安徽的路上就一直在和其他委员探讨“治疗”淮河污染的良方,所以他就一直追问“污水治理工程到底落实了多少项”、“污水处理费用怎样分担”等问题,直到省环保部门负责人肯定地表示“82个项目总投资58.5亿元,目前已建成23个,在建39个,项目开工率75.6%”后,他才肯“告饶”。 当委员们建议要尽快实施产业结构调整、造成污染的企业该关则关、该停则停时,视察团团长李蒙副主席明确指出,淮河的污水治理一定要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相配套,对迁建的农民和工厂关停后的工人一定要给予妥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