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政协委员百日“走”出一个建议案六份分报告直指环境净化诸问题
更新日期:2004-12-30 14:57:32     
  人民政协报讯(记者秦志勇)在日前召开的深圳市政协三届常委会第22次会议上,委员们拿着关于环境净化的6份分报告,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今年9月份以来,深圳市政协围绕“环境净化工程”组织了6个视察团,分别就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情况、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情况、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大气环境净化工程、噪声污染整治情况、环境卫生管理问题进行了视察调研,并形成了建议案。   为了完成好这次主题调研,市政协专门召开了几次主席会议,要求委员了解真情,科学分析,提出真知灼见。委员们踊跃参与视察,从9月开始,委员们活跃在深圳市各区和各个与“环境净化工程”相关的职能部门和重要的市政建设中,他们深入实际,采取走访、座谈、电话咨询等多种方式,与政府有关部门一起了解情况,商议解决办法。   关于水环境情况,委员们建议:提高全社会对保护水环境、减少水污染的认识,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水污染治理工作;结合水环境保护,科学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制定人口政策,使人口增长速度、人口规模跟水环境容量、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匹配;整合管理部门,落实组织机构,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政府职能交叉的问题和管理出现真空的问题都应引起高度重视,避免因为政府管理中的问题造成水环境的恶化。   关于市容环境,委员们建议: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梳理行动取得的成果;健全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法规体系;公开整治信息和办事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   关于农产品质量问题,委员们建议,切实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真正在源头管理上下功夫。利用“泛珠三角合作”的有利条件,将食品安全纳入“泛珠三角合作”的框架中;将在贫困地区建立符合要求、质量可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扶贫方式之一,实现食品安全监管关口前移。   关于大气环境,委员们建议:市人大、法制局与环保局合作,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制定出与深圳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相适应的环保法规。   关于噪声污染,委员们建议:应加强环保教育,营造监督机制;协调各部门整治噪声污染的职能,加强整治噪声污染的执法队伍,把整治噪声污染作为系统工程。   关于环卫管理,委员们建议:进一步理顺环境卫生管理体制,不断提高全市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加大对特区外环卫经费的投入,进一步改善特区外的环境卫生状况;提高垃圾处理的技术水平。   在常委会议上,许多委员指出,政协委员通过走访和实地考察的形式了解到的资料比较真实,比一般意义上的仅与职能部门座谈了解到的资料要更丰富、更准确,提供给市委、市政府参考和决策的有针对性的意见也因此有了真实的依据。
浙ICP备14000666号-4
最佳浏览分辨率: 1024×768 . 浏览器版本请用 Internet Explorer 6.0 以上
版权所有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瑞安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