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海:十件提案呼唤“居者有其屋”
更新日期:2005-03-06 20:56:24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此话流行已久。然而,“2004年全国房价平均增长14%。”山东经济学院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郭松海委员说。天津市河北区政协副主席冯幸耘委员感慨:“房价与城市经济极不协调,何时不再让人们望‘房’兴叹?”  房价为何“一枝独秀”  房价高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短期来说,“一是去年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给人造成预期是,土地供应少,土地价格会上涨。房价就跟着上涨了。二是在投资渠道狭窄的情况下,股市低迷,银行存款利率较低,大量资金投入房地产。投资置业占了相当比重。”“另外最根深蒂固的原因是,房地产利润比其它行业利润要高好几倍。”郭松海指出:“高房价是短视行为,经济行为必须承担社会责任。”  空置率超过国际警戒线  空住率逼近国际警戒线  据国家统计部门和建设部门公布数据表明:截至2004年9月商品住宅空置面积为5736万平方米,比2003年同比下降了2.3%,然而这一数字仍超过国际警戒线。  当前,上海、大连、杭州、青岛等地成片的中高档公寓,成为“有主无人住”的黑楼。据郭松海了解,住房“空住率”上海为16%,浙江的一些大型别墅达30%,福州外地人购房大约为50%。而国际投资置业警戒线为“投资置业占销售量的20%”。  想要住房却没生活保障  目前,上海外环线以内的房价已涨到9000元/平方米。以三口之家所需80平方米一套住房保守计算,需支付72万元。而2004年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8万元,三口之家平均可支配收入约为5万元,这意味着想买这样一套住房,普通人家不吃不喝也要等上14年。如果做30年八成按揭贷款,月供约需3200元,这个家庭每月所剩不到800元,人均只有266元,在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上下。  “个人集资建房实际上是对房地产暴利的抗议和挑战。”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经济学院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郭松海这样评价于凌罡个人集资建房事件。  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说:“住房应尽可能做到居者有其屋。”但如何做到?  郭松海十件提案强烈呼吁“居者有其屋”——  前言:构建和谐社会,应对弱势群体予以住房社会保障  摘要:调整住房市场的供给结构,增加住房保障性住房供给;关注进城农民的住房问题;调整房地产市场运行层次结构,着力培养二手房市场,形成梯度消费模式;调整房地产市场的交换方式,着力培育租赁市场;对贫困农民予以住房社会保障。  提案一:关于设立一个中国房地产监督委员会的建议  摘要:全面、及时、深入地分析房地产市场形势,作出权威性的判断,为国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建立全国各大中城市统一的房产权属档案与信用档案体系;落实《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十五条,并为开征不动产闲置税做好准备工作;检查房地产开发中占用土地的情况,查处房地产交易中土地收益的流失。  提案二:让住宅小康真正落实在大众生活的目标之中  摘要:政府调控房价,使房价涨幅低于城镇居民收入涨幅;制定住宅小康社会保障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提高普通商品住房在市场供应中的比例;着力培养二手房市场,形成梯度消费模式。  提案三:警惕房市中的冷面杀手  摘要:建立全国各大中城市统一的房产权属档案与信用档案体系;实行购房累进制税率;落实《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十五条,并为开征不动产闲置税做好准备;进一步提高对购买两套以上住房的贷款门槛。  提案四:搭好房地产市场交易的桥梁  摘要:加快房地产经纪诚信体系建设;认真实行房地产经纪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切实履行好行业协会的职能;政府要实行定位管理。  提案五:房地产开发 必须在“阳光规划”下进行  摘要:房地产开发必须执行阳光政策,建立阳光不落的房地产市场。实行项目审批责任制。建立公示制度,把公共权利置于法制和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  提案六:关注进城农民工的住房问题  摘要:政府为进城农民工提供住房保障;着力培育租赁市场;允许转让宅基地,为农民进城安居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  提案七:整治扰民环境,建设和谐社区  摘要:建立经营场所会审制度;对临时建筑进行全面的清理整顿;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提案八:关注亿万农民的住房问题  摘要:编制小城镇住宅建设规划;统筹村镇住宅开发建设;积极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完善住宅的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作好农村扶贫搬迁规划。  提案九: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沿地带——改造“城中村”  摘要:改造“城中村”,要加强政府行政管理的指导,并注意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构建各方利益均衡机制,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强“城中村”的土地管理;政府为进城打工农民提供住房保障,以降低“城中村”改造的成本;“城中村”改造,要与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相结合。  提案十:加大调控、调整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开征不动产闲置税,适度控制房地产市场的投资行为;调整住房市场的供给结构,增加住房保障性住房供给;调整房地产市场运行层次结构,着力培养二手房市场,形成梯度消费模式;调整房地产市场的交换方式,着力培育租赁市场。 来源:人民网
浙ICP备14000666号-4
最佳浏览分辨率: 1024×768 . 浏览器版本请用 Internet Explorer 6.0 以上
版权所有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瑞安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