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牵科教心系群众———访全国政协委员朱静芝
更新日期:2005-03-06 21:00:48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副省长、农工党成员朱静芝的简历十分简洁:“1955年8月生,女,汉族,陕西武功人,1982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历任陕西省汉中地区农技中心副主任,汉中地区农牧局副局长,汉中市副市长、市残联理事长、市工商联会长。” 简历简单并非没有阅历。采访时我们自然谈到了她的简历,她笑着说:“我是一个喜欢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人,不在于简历写得如何,更重要的是踏踏实实工作,在于群众的认同。” 朱静芝委员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陕西省汉中地区当农技员,从事农业、生物技术,此后连续五年背着孩子到农村蹲点。她从干事干起,后因工作成绩突出,被任命为汉中地区农技中心副主任,一干就是12年。其间,她领导的土地利用规划、水稻区域规划、水稻高产模式、汉中第二粮仓的开发等获得省部级科技奖项。 朱静芝委员是农民的女儿,又在基层工作时跟农业、农民、农村打交道多年,这使她对基层农业行政工作非常了解和熟悉,这方面的经验也很丰富。这些经历以及对农民的感情使她后来到担任副省长,主管科技、教育后,依然关注基层,尤其注重农村教育和基础教育,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2003年1月走马上任后,她即开始试行招生“阳光工程”,建立公开、公正、透明的招生体系。这样,考生、家长只需花15元钱购买网卡上招生网,即可跟踪了解自己的录取情况。此举赢得各方赞誉。今年3月8日,教育部将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在全国全面推广陕西的经验。 熟悉朱静芝的人对她的评价是:认认真真做事、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人,从不把矛盾、困难上交,而是化解矛盾、狠抓落实。她在助学贷款的发放、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农村危房改造、扫除农村义务教育等方面亦采取了收效显著的措施。 风雨相伴与君行,同舟共济见真情。无论是作为陕西省副省长,还是作为新任全国政协委员,朱静芝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感受颇深。此次被增补为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她感到非常荣幸,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借助政协这个高层次的平台,她希望能倾听到更多有关科技、教育方面的真知灼见。 谈及今后如何履行政协委员职能的打算,她表示:“我要尽心竭力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作用,在不同的领导岗位上为社会作出应有的奉献,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极参政议政、踊跃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