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政协积极为“十一五”规划献计出力
更新日期:2005-05-23 17:10:28     
  从今年年初起,杭州市政协围绕该市"十一五"规划编制,组织部分委员,历时3个月,就"十一五"规划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形成了常委会建议案,为编制《规划》献计出力。  建议案紧扣实际定位清晰  该市政协建议案围绕规划编制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开展调查研究、协商讨论,共提出了十个方面的建议:要认真分析"十一五"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编制好"十一五"规划;要科学制定发展目标,充分体现激励和导向作用;要把优化空间布局作为"十一五"发展的基础环节来考虑,增强规划的空间约束力和可控性;要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作为经济发展的主线,进一步提升地区的核心竞争力;要把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作为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来抓;要把加强基础教育投入放在突出位置,提高义务教育的公平性;要把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和综合功能作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根本,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矛盾;要把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和谐创业环境、提升城市软实力的立市之本,在传承、创新上取得新突破;要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市建设放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重点治理好水、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市场化改革的重点加以推进,促进依法行政和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等,涵盖了未来五年杭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和率先发展的总体思路。  建议案认为,杭州"十一五"至2020年的战略目标,应立足于历史文化名城、国际风景旅游城市、长三角南翼的中心城市和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定位,建设与上海错位发展的现代化大都市,成为杭州湾区域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地。  建议案把脉问题着眼发展  基尼系数指标纳入规划。该市政协建议,"十一五"发展目标应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指标体系应涵盖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面。如在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方面,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比或基尼系数指标,力求控制发展的不平衡性,确保在提高城乡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的基础上,使城乡居民的收入比有所下降,低收入群体生存状况有所改善,防止平均数下掩盖的贫困和不公平。同时,还应增加城市化水平、教育科技经费支出占GDP比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中段教育普及率、卫生服务体系建全率、社会保障体系覆盖率等富民、安民指标。  提高义务教育的公平性。该市政协建议,要把发展教育特别是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列为"十一五"发展的重要战略,重点应将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向基础教育倾斜。逐年增加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缩小城乡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和建立贫困生助学金制度,减轻家庭尤其是贫困家庭的教育费用负担;通过名校集团化和扶持薄弱学校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缩小校际办学水平的差距,实现教育公平化和教育质量均衡化。  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市建设。该市政协建议,要着力解决好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公共财政要增加对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的投入。切实加强水污染综合治理,从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快治污项目建设,加大执法力度人手,力争使钱塘江和苕溪二大流域水环境质量和大气质量有根本性好转。加快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实施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许可证等制度,遏止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等的排放。并且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所有新上项目都必须符合环保标准和生态市建设的要求。  该市政协今年参政议政的重点,就是为编制和实施"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并充分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和凝心聚力的作用。为此,下半年,该市政协还将举行一次专题协商会,组织有关委员座谈,对该市的"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进行协商讨论,促进"十一五"规划编制更加科学化、民主化。同时,根据政协章程及有关规定,针对"十一五"规划实施中的重要工作,积极履行好民主监督职能,通过各类会议、提案、视察调研、社情民意等形式,提出建议和批评,促进规划全面有效实施。(欧燕萍) 来源:中国政协新闻网
浙ICP备14000666号-4
最佳浏览分辨率: 1024×768 . 浏览器版本请用 Internet Explorer 6.0 以上
版权所有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瑞安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