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政协委员呼吁尽快为社区“减负”
更新日期:2005-05-23 17:11:24
问题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区建设作为社区服务深化发展的产物,在城市基层管理和服务中越来越成为政府加强为民服务的得力办事机构。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一个只有7人编制的社区,竟然“肩扛”着11块有形或无形的牌子,从党建、就业、民政、统计、治保、计生、卫生、残疾、统战、科普到社会保障,几乎无所不包,甚至有的社区各类牌子竟达16块之多。与之相应的,无疑是名目繁多的各项达标检查。“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这个问题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现状 大连市政协王伟程等6位委员经过大量调研了解到,上述情况目前在大连相当普遍。一位社区书记向委员们反映,社区干部头上的“官衔”实在太多,仅他一个人就同时担任着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社区电化教育领导小组组长等12个主任和组长的“官衔”,而且每次挂名都是上面的要求,想不挂都不行。对此,很多社区干部相当反感,许多社区主任坦言:每天光是应付各种检查都忙不过来,只好拣重要的或是上面催得紧的事情去做,实在没有多少时间去想居民的事。 建议 针对社区挂牌过多和“官衔”泛滥的状况,王伟程等6位委员日前联名提交了《关于减少社区各项达标检查的建议》的提案,指出一个社区自身肩上的担子本来就很繁重,加之人员编制少,经费又有限,为居民服务这一大摊子就需要花费相当的精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上面有多少个职能部门,社区就得有多少项对口工作,把社区办得像一个机关,社区工作人员成为上级职能部门的“办事员”,整天穷于应付来自多头的达标检查、突击任务等等,这样一级应付一级,必然陷入形式主义,偏离社区工作的方向。为此委员们呼吁,作为居民的自治组织,社区的主要功能应该体现在为群众服务上,有关部门应尽快为社区“减负”,少搞徒有虚名的达标检查,多些扶助和支持,让社区应有的功能得到更好的释放,这才是加强政府执政能力建设的有为之举。(吕东浩) 来源: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