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政协概况
政协资讯
政协会议
民主监督
政协提案
会刊杂志
榕树下
委员风采
社情民意
政协资讯
政协在线
图片新闻
开封政协为郑汴发展献策:让古都辉煌不再如云烟
更新日期:2006-12-22 09:49:56
2006年12月22日07:40
【字号
大
中
小
】【
留言
】【
论坛
】【
打印
】【
关闭
】
12月18日,开封市部分政协委员在新开通的郑开大道上就郑汴一体化给群众带来的变化展开调研。 本报记者 戴鹏 摄
12月15日下午3时,北风凛冽。陈晓峰站在郑开大道出口旁,一边看着表,一边计算着来往车辆。“一分钟60多辆车通过郑开大道驶入开封!”他兴奋地说。这条大道开通后,从郑州到开封只需30分钟,比原来缩短了近一个小时。“郑汴一体化初见成效了!”陈晓峰心中涌上一丝暖意。
陈晓峰是河南省开封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从开封发展大局出发,自2004年开始至今,开封市政协一直在为郑汴一体化“搭桥修路”。今年,郑开大道通车,在通信上郑州开封也初步实现同城化。郑汴融城终于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千年开封 何时“开封”?
一本177页的议政报告
七朝古都开封,曾经多么辉煌!但种种原因,使她逐渐被其他兄弟城市甩在了后面,从政府到民间,无数人都在慨叹“开封何时‘开封’?”
去年5月22日,美国《纽约时报》罕见地以中文标题发表文章:《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文章说,今天的开封,小得连机场也没有。11世纪时,开封是宋朝的都城,人口超过100万人。而伦敦当时只有1.5万人。作者回顾开封衰落的历史,借此提醒美国人不可骄傲,中国正在复兴。
省委书记徐光春看到文章后很是感慨,他表示,古都开封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反面典型。开封之所以如此,我们不必过多地分析,重要的是现在如何在我们手里把开封建设好,发展好,使之成为现代化的大都市,展示共产党人的执政能力。为加快开封发展,河南省长李成玉也多次进行调研,最终形成共识:推行郑汴一体化战略,让开封接受郑州辐射,加快开封发展步伐。
从萌芽到结果,在郑汴一体化过程中,开封市政协功不可没。一本厚达177页的议政报告汇编《郑汴一体化——开封的机遇》记录了他们为郑汴融城鼓与呼的点点滴滴。
列入规划 蓄势欲飞
政协架起郑汴沟通桥
利用其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开封市政协很早以前就开始了对郑州、开封协同发展的研讨。
2003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的战略构想和举措。2004年初,开封市政协委员、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耿明斋教授就发表了研究论文《关于建设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若干问题的思考》。文章指出,中原诸城应该加快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步伐,尽快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高速通道。并建议以郑汴一体化为切入点,推进中原城市一体化建设。报告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2005年9月,开封市政协围绕郑汴一体化问题专题调研。在省政协九届十三次常委会上,以《加快郑汴一体化进程,推进中原城市群建设》为题,开封市政协作了重点发言,建议把郑汴一体化列入河南省“十一五”发展规划,并就郑汴一体化的总体目标、实施时间和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这一发言被河南省政协以专题报告形式报河南省政府。
因为各自管辖,郑州、开封市政府相关部门就郑汴一体化进行交流的渠道并不通畅。相对“超脱”而且联系广泛的政协便承担起了沟通的重任。今年年初,开封市政协专程赶赴郑州,就郑汴一体化有关问题与郑州市政协进行交流。4月份,又邀请郑州市政协、郑州市发改委有关负责同志、省发改委有关同志到开封座谈。
在多方力量共同推动下,郑州、开封在交通、通信等领域首先实现交融。今年10月,河南省委七届十次会议确定把郑汴一体化列入河南省“十一五”发展规划。
命运面前 自己做主
政协大动作起大作用
“半个世纪以来,影响开封命运的大事有三件:一是1954年河南省将省会由开封改为郑州,二是1983年巩义等经济强县并入郑州,三是正在推进的郑汴一体化。”陈晓峰说,“前两件事使得开封‘伤了元气’,第三件事对开封将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机遇来临,如何抓住?政协委员当为党委、政府献计献策。”两年多来,关注郑汴一体化成为开封市政协的一项主要工作。
今年6月11日,陕西咸阳市迎来了开封市政协考察团。西安、咸阳一体化已进行了3年,效果初显。开封与咸阳的地位很有些类似,而咸阳市一位领导的“要主动接受辐射,不怕热脸对着冷屁股”的决心也让考察团成员找到了知音,增强了信念。他们在西安、咸阳4天时间里,就两市在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共享、市场同体、产业同步、科教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治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交流和座谈,形成的1万多字的考察报告给人启迪颇多。
其实,在此之前的2005年11月,开封市政协就组织部分省、市政协委员,就郑汴一体化给开封带来哪些机遇以及开封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举行座谈会,听取委员的意见。委员们提出尽快成立应对一体化的领导机构、搞好规划、迅速解决开封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等五条意见和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采纳。今年2月,在认真调研基础上,市政协经济工作委员会和民建开封市委员会分别在市政协全会上发言,就郑汴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应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和有关措施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今年上半年,开封市政协又搞了一个“大动作”:组织100余位省、市政协委员,选择59家调研单位,分6个调研课题,围绕郑汴一体化实施过程中的建立协调机制、做好功能对接、加快产业布局、实现资源共享等方面,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形式,对有关问题进行研讨。在此基础上,各调研组数易其稿,形成8篇调研报告,向开封市委、市政府提交“关于实施郑汴一体化发展的建议。”河南省省长助理、时任开封市委书记的孙泉砀高兴地说:“这8篇报告,确实给我一种别开生面的感觉,从中很受启发,很受教育。市政协的调研,为市委、市政府的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发挥了重要的、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选择机遇 选择挑战
政协立足当下深入调研
“郑汴一体化,东西都涨价。”开封市民对郑汴一体化的心情是复杂的。“春江水暖‘房’先知”。据粗略计算,从去年到今年,开封市西区的商品房价格平均每平方米已经上涨1000多元。而超市零售份额却与去年相比大幅下降,因为很多市民选择了到郑州消费。
从长远看,郑汴一体化无疑将带动开封的复兴。但目前,开封面临更多的是挑战。开封该如何迎接挑战,该采取哪些调剂措施?开封市政协又将这一系列问题纳入了调查研究的视野。
开封市政协农业委员会主任刘占锋近日在一份调研报告中提出,由于开封在经济上的弱势地位,郑汴一体化进程中开封很可能会面临各种资源流失的问题,如土地、资金、人才、商业购买力等。因为一旦进入市场这个平台,这些资源的资本属性就必然被激活,实现趋利性流动。短期内,开封收益与成本付出不成比例。有些问题,仅凭开封一市之力近期内很难解决。比如,要防止人才流失,除了用人机制、管理机制外,最关键的是工资水平问题。刘占锋提出,希望省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提供支持与帮助。
政协委员们也注意到,郑开大道的开通为开封带去了大量的车流、客流。在给开封带来商机的同时,交通拥堵也开始出现,开封市区交通基础设施的落后状况逐渐显露。开封市政协在一份调研报告中提出,要利用郑开大道开通的契机,争取有关方面支持,抓紧完善开封自身的城市交通网络,采取拓宽路面和构建环城路等办法,解决开封老城区交通“肠梗阻”的问题。
正如刘占锋所说,“如果思想处于盲目的状态,开封很可能面临诸多难题。政协委员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本着对人民群众负责的精神,前瞻地提出问题并试图寻求解决方案。”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王喆)
浙ICP备14000666号-4
最佳浏览分辨率: 1024×768 . 浏览器版本请用 Internet Explorer 6.0 以上
版权所有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瑞安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