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出土一前所未见的辽代贵族彩绘漆棺
更新日期:2003-05-31 11:47:42
新华社呼和浩特5月29日电: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近日发现一辽代贵族墓葬,墓中出土了大量金银铜漆器和一件玻璃器皿,其中最为珍贵的是一具前所未见的彩绘漆棺和大量保存较完整的丝织品。 据主持这次发掘工作的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塔拉介绍,2003年3月10日,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毛道苏木吐尔基山采石场在炸石作业时发现一大型墓葬。考古发现,这是一座保存完好没有被盗过的辽代契丹大贵族的石室墓,墓室约10多平方米,四壁绘有壁画,但绝大部分脱落。墓室的两侧各有一个耳室,均有一对开木门封闭。墓葬里发现了大量的随葬品。主要有铜钟、铜铃、牌饰、铜泡等铜器约200多件。 更为珍贵的是,在墓室的北部发现一具彩绘漆棺,最长2.3米,最宽1.3米,最高0.9米,并且棺椁相套,共有三层。彩棺以红黑为主色,上面镶刻有仙鹤、凤、缠枝牡丹和祥云等图案,其中仙鹤和凤为鎏金,棺的四周悬有铃铛。在棺首中间部位开有一小门,带有铜锁,门两侧各镶刻有一站立的鎏金门卫,手持骨朵。彩棺上还刻有一些契丹文字。 此外,彩棺还有须弥座状的彩绘棺床,棺床周边有镂空的栏杆,并悬挂两排铜铃,棺床板上,左右各有一对鎏金的凤。现场考古专家打开彩棺时看到,外两层棺之间有一层保存较好的丝织品,打开内棺,只看见尸体上覆盖着厚厚的丝织品以及露出项链和脚铃等随葬品。 塔拉说,此次发掘出的契丹彩棺工艺如此精美,保存如此完整,前所未见。这为举世瞩目的契丹文物增添了新的文物类型,堪称内蒙古乃至中国一次特别重要的考古新发现。 契丹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公元907年建国,国号“契丹”,后改称辽,现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当时都在辽的统治之下。公元1125年,辽王朝被中国另一个北方民族女真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