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日炎炎似火烧 农田禾苗半枯焦
更新日期:2003-07-25 16:42:27
温州 最舍不得送的就是水 旱情简报:温州泰顺、瑞安等地已经干旱20多天了,为历史上所罕见。到昨天为止,泰顺已经有15万亩农田受旱,7万多人和35万头畜禽饮水困难。昨天是温州连续晴热高温第21天。 瑞安塘下镇是缺水较严重的镇之一。昨天傍晚,记者走在该镇街头,见许多镇民手提水桶去打水。在广场路95号,一对兄弟正从井中打水,他俩住在镇南边,由于这两天镇南边连井水也干了,所以只好到镇东来打水。记者看到,这里好些人家的门口都打有水井。但这里的居民老杨讲,井水并不干净,只能用来洗衣拖地,连洗澡也不行。这儿自来水一个月前就没了,喝水只能买山水喝。山水都是附近村民从很远的山上取来,每吨水要40元。正在打水的一对民工夫妇说:“现在自来水没了,近一点的井水也打干了。我们做梦都盼着天下雨。” 昨天下午2时左右,我们走进瑞安城北办事处永丰居委会。坐下才5分钟左右,“啪”,电灯灭了,电风扇停了,居委会干部对突然停电似乎习以为常,他们立即从办公桌上拿起几把扇子递给我们。走出居委会,我们已是满头大汗,便向居委会隔壁一位大妈讨点水湿一下手绢。这位大妈犹豫了一下,然后去屋里端了盆水来给我们洗脸。看着我们洗脸,这位大妈一副心疼的样子:“这盆水可是我想留到晚上洗脸的。我真舍不得给你们用。”我们只好一再地表示感谢。洗罢,我们正要将这盆水倒掉,大妈慌忙按住我们的手,语气里已有一丝责怪:“别倒,别倒,这盆水等一下浇浇这花坛里的花。你们真是浪费水!” 相对于乡镇,温州市区供水基本能保证,但仍有许多地方遭受到停水之苦。昨晚,家住黎明路的林女士正准备做晚饭,水管突然“哽咽”了一下,便不出水了。到了晚上7点,水没来,8点,水仍没来,10点,水龙头还是不出水。满身是油腻的汗,厕所里臭气熏天。全家人横七竖八地靠在沙发上,一筹莫展。 抗旱措施:目前,温州市委、市政府已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所有水库立即制订供水计划,实行计划用水和科学调水;要先用活水,后用库水;有发电功能的水库,发电要服从供水,确保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 舟山 快从大陆引水 旱情简报:在昨天召开的全省抗旱电视工作会议上,温州、台州、舟山已被列入全省旱情比较严重的3个城市。7月20日的统计数据显示,舟山市现有总蓄水量尚有6600万立方米,只占可蓄水能力的49%,已经到了干旱警戒线。 昨天,舟山一些海岛生活饮用水供应已经发生困难。嵊泗蓄水量已经很少,主要靠海水淡化以及地下沉井水源补充供水;岱山从本月中旬开始,停止向农业供水,以确保城区群众生活用水;普陀部分地区如登步、蚂蚁、虾峙等岛屿供水已经相当紧张,蚂蚁岛已从本月起实行了定时供水,每天供水3小时;定海的长白、大猫等海岛的用水也同样紧张。 省气象台专家认为,到8月底如果仍不下雨,不光是舟山,全省许多城市都将出现严重的旱情。舟山市“三防办”主任说,从今天开始,舟山开始实行旱情5日1报工作,包括旱情说明和旱情统计表、各水库蓄水量等情况,准确及时掌握旱情进展情况。为了做到未雨绸缪,确保居民正常生活用水,舟山将在8月底之前正式启用大陆引水工程。目前,正在着手进行大陆引水各项准备,包括与宁波方面协调供水资源问题,增加岑港水库的泵站等。 抗旱措施:呼吁市民节约用水;加强对水库用水管理,农用水先用河水,作好长期的抗旱准备;把确保居民生活用水放在第一位。 台州 能装水的东西全装水了 旱情简报:台州市大中型水库库存水量现仅占正常库容的30%左右。农作物受灾面积近79万亩,经济损失超9000万元。台州市区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绿化用水连连告急。市中心的椒江区供水状况更是严峻,每日缺水2万多吨。 昨天中午,家住台州市椒江区开元小区14幢6楼的林先生从外地出差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拧开自家的水龙头,看看有没有水,只听“哧哧”两声脆响,一股清泉喷涌而出。 “有水,有水!”林先生高兴地叫了起来。一旁的妻子说:“现在市里对居民生活用水实行紧急调节,这几天像我们这些高层住户,每天早晨6点到7点半,晚上6点到10点基本上都能保证正常供水。中午嘛,有时有水,有时没水,今天算你运气好。” 21幢602室是一个集体宿舍。一进房门,我们的脚就差点踢到一个盆子,再一看,天哪,20多平方米的客厅里放满了盆盆桶桶,都装满了水。一位穿橘色裙子的女孩得意地说:“椒江用水实在太紧张,定时供水。我们常要加班,晚上一身大汗回到家,供水时间早过了。没水洗澡就睡觉,那是什么滋味?”于是,几个姑娘就去超市买了几只大脸盆、水桶,在早晨供水时蓄满,晚上再迟回来,也不怕没水了。这个女孩笑着说:“你看,家里能装水的东西全装水了。” 昨天,记者还专门跑了椒江的一些建筑工地、码头、医院、工厂、饭店等用水大户,了解到许多单位都开展了节约用水宣传活动。有的单位还对生活和作业用水进行了合理分配,尽量做到在水源紧缺的情况下,既不影响生产正常运转,又确保最大限度地节约用水。 抗旱措施:为确保居民生活用水,椒江区政府对区内600多家企业用水大户实行限量供水,每家计划用水指标下浮10%至20%,仅此一项每天可节减7000余吨水量,用以弥补居民生活用水缺口。 宁波 水蜜桃芋艿头缩水 旱情简报:今天是宁波全市旱情通报的又一个日子,相对上个旱情通报日来说,宁波市民的心情更显得沉重些。全市所有的水库、河网蓄水量约7.87亿立方米,全市日耗水量已突破1000万立方米。旱情最严重的奉化已有2.7万亩农田受旱,1.5万亩水田严重缺水。山区村民不得不用自己挖深井、购置抽水泵等方法来实行自救。 由于长期供水不足,现在宁波市民节约用水、废水再用的意识大大增强。在许多家庭,一水多用非常普遍。宁波许多社区都呼吁,将实在不能再用的淘米水、洗菜水,用来浇花、浇草,给干渴了许久的花花草草一点清凉的滋润。现在在宁波,每个市民都觉得滴水贵如油,一位家住白鹤社区的居民说:“我们会让每滴水多次实现它的价值。” 奉化有两个大水库,横山和亭下,这两个水库一般情况下保证奉化市民用水是不成问题的,但是,现在为了增援宁波,每天两个水库都得向宁波供水37万立方米。于是,奉化的供水形势也日趋严峻。 昨天,记者来到奉化山里的桐照村。40多岁的李女士把我们带到家门口附近的一口自挖井,水很清澈,一名记者口正渴,便迫不及待地打上来一桶,水一入口,“噗”的一口直喷了出来——“哇噻,这是什么水,咸得要死!”李女士笑了,她说,这里靠海,旱情逼近,有关部门为了保证城镇的用水用电,现在都在限水限电。农民们都是以田为生的人,没有水,只好自挖井水来灌溉农田。但挖出来的水却中看不中用,很咸,不能喝,也不能浇地。他们每星期都要到邻村去买一次水,每车水5吨左右,10元钱。 由于旱情,今年秋天奉化水蜜桃和芋艿头肯定不如往年多了。现在,奉化近4万亩水蜜桃因为旱情果子变小、变硬了,像营养不良的小孩。本身对土地的湿润度要求高的芋艿头也不会像以前一样大得让人惊叹,几乎所有的芋艿头都缩了水,个小,产量也不高。奉化另一有名的特产雷竹更是受到了打击,叶子卷了起来,根根无精打采。 奉化的邻居余姚已渴得受不了,3天前已开始从上虞调水,以此来充实余姚的河网水位。预计将共借水600万立方米左右。 抗旱措施:加强水利工程的管理和水库、河网水源的保护。水库要停止发电、禁止弃水。沿江沿海闸门要充分发挥纳潮蓄淡的作用,防止任意排水。各地各部门除了抓紧水源工程和输水工程建设以外,研究工农业节水的方案,加大节水宣传。 黄坦 野菜50小时才喝一次水 紫背天葵、富贵菜、相思龙藤……在黄坦野菜蔬菜基地,这些试种成功的野菜,原先每天要“喂”两次水,可是从本月10日开始,每50个小时才“喝”到一口水。今天上午,黄坦镇镇委书记刘军告诉记者,即便这样,这些野菜也已经是受到“优待”了,如果再干旱一周,恐怕连一口水也“喝”不到! 因为地理原因,黄坦镇是文成县旱情严重的乡镇之一。全镇36个村全部受旱,1.1万亩的农田中有5800亩受灾,2000多名居民饮水困难,11000头畜禽饮水困难,据估计损失达300万元左右。昨天,记者到该镇养猪基地、蔬菜基地和各村庄采访,映入眼帘的是焦黄的毛芋叶、干涸的溪床和开裂的田地。一位叫吴克英的种植大户苦着脸说,因为干旱,目前他们的收入已经减少三分之二,如果再干旱一周,那就全部没有收成了。在黄坦毛猪养殖场,张世林场长告诉记者,前天晚上,养猪场一头怀孕的母猪还被活活热死。 抗旱措施:目前该镇已经发动全镇干部群众开展自救,通过抽水机、挖井等手段,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水源。市委、市政府下派的“双夏”农业农村工作服务队已经帮助当地采取农业技术抗旱和制订防旱预案等。 丽水 人渴,树也渴 旱情简报:从7月1日至昨天,丽水平均降雨量仅有15毫米,全市所有大中小型水库蓄水总量出现不足,甚至干涸。全市农作物受旱面积达70.6万亩,直接经济损失9000余万元。缙云、莲都、青田、云和水果受灾面积达15.3万亩,全市4.61万人饮用水困难。丽水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介绍,这是丽水近年来遭受的最严重的一次旱灾。 丽水木溪岭村有椪柑田近千亩,是绿色无公害生产基地,这个时节,正是结果的时候,本应是一片绿云似的椪柑田,现在却被干旱折磨得树叶枯干,大量的小果子掉落在树下,青绿不再,每个都是皱巴巴的,如同蹲在树下焦急而无奈的柑农的脸。记者明白,这些柑农心中一定如汤煮般难受。 一个柑农指着自家的柑树,眼里依稀有泪光:“你看,叶子全卷了,刚刚结的果子都掉了。再这样下去,恐怕树都保不住了。”另一个椪柑农叹了一口气:“天晒这么久,没有下过雨,人已经没有水吃了,更别说树了。今年椪柑又是小年,可以讲没有收入了。”乡里的农技员老王说,今年落果的主要原因是高温所造成,因为温度超过了柑橘生长的最高温度,所以造成了严重的落果。 就在木溪岭村的柑农为柑树干渴而焦急时,黄岭村的村民也在为自己的做饭、洗澡水而忙碌。该村的用水都是从附近一条山溪中引来的,多年来这条山溪很少断流,现在大旱,水一天比一天少,前几天终于一滴都没有了。黄岭村山脚下就是丽水市区第一大引水工程黄村水库,但是,这里的村民都不去水库挑水,一位村民说:“从我们村到水库要下100多米的山路,下去容易上来难,挑一担水爬100多米高的山,挑回一桶水要晃出去半桶,人也累得半死。” 原来如此。那到哪里去挑水呢?村民们领着记者来到村外。这里有两个不大的水坑,水是从附近山上渗下来的,依稀可以看到坑底的黄泥。记者问:“这水干净吗?”一个排队等水的村民说:“不太干净。没办法呀,有水就不错了。”现在,几乎整个黄岭村的人都在用这两个水坑里的水,这两个坑,是整个村的命脉所系。 记者来到山下,黄村水库景色优美,水面宽广,库容1845万立方米,是丽水市区20多万人口的水源所在。然而,守望着水库的黄岭村,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水荒却用不上这里的水,多少有些遗憾。黄岭村党支书海棠是水库的特聘监管员,他前两天都为此事急得上火了,不过,昨天他总算露出点笑容:“我们村里只剩下两条水管有水,今天早上我和村里人5点钟就爬到山上看地形,有关部门已经同意我们用水泵把水库里的水抽上山,先解决村民的生活用水。明天,我们就要装泵了。估计下星期我们就能用上干净的水库水了。” 抗旱措施:截至昨天,丽水已累计投入抗旱人数40万人,抗旱资金400余万元。各地加大灌溉水利工程的检查和修复,积极做好蓄水工程的调度运行工作,努力引导农民节约用水,计划用水,杜绝水源的浪费和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