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专家”为温州经济“添绿”
更新日期:2004-10-15 15:38:28     
  温州新闻网10月15日消息:昨日下午,“科学发展观与绿色温州论坛”在我市召开,专家、学者齐聚温州,探讨、研究温州最优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打造绿色温州。   论坛上,温州市市长刘奇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搞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作为我国最早的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22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52亿元,城市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城市第10名。但由于经济总量、人口规模持续增加,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扭转环境恶化和生态破坏趋势、改善环境质量是温州今后一个时期一项很艰巨的任务。  曲格平:着力打造绿色GDP 记者:有人称你为“中国环保第一人”,你认为绿色GDP的含义是什么?  曲格平:绿色GDP=传统GDP-资源环境损害+环保部门新创造价值。工业文明带来文明的同时也带来许多问题,人和自然环境越来越不协调,按照这样发展下去人类在走向绝路。人类离开自然界不能生存,人们的理念和生活的方式必须转变。就如温州的发展,温州的物质文明在全国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地位,但是温州的经济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旧式的工业文明层面上,从形态来说,温州的格局与绿色文明相差甚远。  记者:温州在可持续发展上应该抓什么?  曲格平:从资源、能源高投入、低效益、重污染转变到高效益的循环经济上,首先企业要学会改变,进入WTO后要学会遵循全球的游戏规则,按照世界发展的方式改进产品。  记者:在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遇到矛盾如何协调呢?  曲格平:这个问题我认为市政府应该给企业指明方向,特别是在土地资源紧缺的温州,政府应该把好方向,也就是如何调整产业结构的问题。温州已有了一定的原始积累,温州的GDP已经达到了我国2030年的发展目标,温州在调整产业结构上也该先行。政府应该科学规划区域工业布局,让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人物简介:曲格平,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全球环境基金会高级顾问,中国常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代表,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曾任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等,是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曾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环境奖”,是中国获得此奖第一人。  赵仲海:“绿色”招商引资新法宝 记者:什么是绿色经济?  赵仲海:绿色经济就是以生态经济为基础、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的形式。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基础。是一场生产力的变革,绿色经济和传统经济有很大区别。    记者:温州可持续发展的路该如何走?  赵仲海:温州人了不起,改革开放后,温州人经营城市可分为三个阶段,知识引进、知识创新到知识经营。我相信,绿色经济就是要做到人类和环境共同发展,温州人会走到前头的。  记者:在你从事的绿色经济联盟工程中,有哪些可值得温州借鉴的?  赵仲海:首先要树立绿色资本经营的理念,要有科学、正确发展经济的观念,不要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就如北京密云这样一个地级市,北京人喝的三杯水就有两杯是密云水,绿色密云是一个成功的典范。由于密云的绿色资源好,从而使资本积聚,这几年来招商引资的力度排在各区县城市的第一位。  记者:你认为我们该如何努力打造“绿色温州”?  赵仲海:“绿色温州”是全力打造绿色浙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总体规划科学布置统一布局,走资源低耗、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新工业化道路。而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的建设等都将成为招商引资的法宝。  人物简介:赵仲海,研究员,绿色经济学家。曾任国家统计局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兼任中国绿色经济系列丛书编委会主任委员,现任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主任等职。主要著作有《中国经济发展报告》等。  魏谷:循环经济制造绿色温州  在绿色温州建设上魏谷亮出一大观点,即以循环经济为产业经济发展的重点,要实现循环经济的两个要素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依靠科技进步提升传统产业。  循环经济有三个层面需要考虑,即企业循环、区域循环和社会循环。在工业生产领域,企业要按照清洁生产的要求,采用新的设计、技术建立新的流程。制造业要借助先进的手段、技术,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不产生污染或减少污染。魏谷提议,温州的著名企业在今后提供经济报告的同时提供环境报告。他预测,今后全球的环保壁垒比贸易壁垒会更多。在区域的中循环里,工业发展过程中工业园区的循环,重要的是追求产业生态问题,追求区域可持续发展。如何在产业区域布局中重视可循环因素,从招商引资开始就得注意,园区的管理者在规划时就得考虑未来区域的循环。在社会大循环里,公众的循环经济意识很重要,要有资源的节约型社会的想法。  人物简介:魏谷,高级记者、绿色经济专家、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社副社长,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现论研究方面造诣颇深,著作较丰。  专家献计“绿色温州”  昨天上午,本报记者对来温州参加论坛的国内部分专家进行了专访。他们的职务基本都带有“绿色”,甚至他们的名片也大多是“绿色”的。胡石英,中国绿色经济联盟顾问、北京天政绿盟生态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  恢复生态和环境是首要任务  胡石英:这几年,我曾多次来温州。从温州现有的环境看,我认为:恢复生态、恢复绿色环境是打造“绿色温州”的首要任务。  要恢复生态和绿色环境,就要对温州现有的企业进行治理和改造。在企业的治理和改造中,既要制定措施,确定某一类企业、某一行业作为试点,然后再把全市的企业治理全面带动起来,又要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减少损失。 黎祖交 国家林业局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绿色中国》杂志社长  四个层面建设好“绿色温州”  黎祖交:我认为“绿色温州”至少有四个层面:  “绿色温州”从资源上说应该是安全的。“品牌温州”、“绿色温州”首先是经济的角度。经济不发展,谈不上“品牌温州”,经济的发展必然是可持续的。  建设“绿色温州”的第二个层面是生态安全。生态安全是“绿色温州”建设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绿色温州”应该是山川秀丽、生态良好。  环境安全是“绿色温州”的第三个层面。在经济发展中,特别是工业化的初期,不可避免地出现污染,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有一定的污染是可以理解的,但温州在经济建设中,不能走他人已走过的老路:先污染、再治理,而要把环境先治理好,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绿色温州”建设还有一个层面就是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的安全。做到人与人的和谐、干群关系的和谐。 李坚光 中国绿色经济联盟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台湾华光绿色经济研究院院长、台湾华光集团总裁 “绿色温州”需要新游戏规则  李坚光:如何使温州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避免走台湾的老路?我的祖籍是温州永嘉。很高兴,温州市委、市政府有着超前的绿色意识。  建设“绿色温州”,我认为,在这种超前的绿色意识之下,要制订一些游戏规则,要在这些游戏规则的依附之下发展经济。在这些游戏规则的依附之下发展经济,可能会减缓温州经济的发展速度,但总的说来却在前进。假如减缓5%的经济增长速度,却减少了50%环境破坏,哪个得、哪个失?这笔账大家都会算。(温州商报记者 厉蓓蕾 芮文正)
浙ICP备14000666号-4
最佳浏览分辨率: 1024×768 . 浏览器版本请用 Internet Explorer 6.0 以上
版权所有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瑞安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