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家庭纪委书记”走马上任
更新日期:2004-10-19 08:33:45     
  温州新闻网报道:连日来,我市116名县处级“一把手”配偶接受了一次特殊的培训---学习如何当“家庭纪委书记”,守好家门,吹好枕边风,把好廉政关。   “这样大规模的培训,在温州还是第一次。”市纪委宣教室有关负责人昨天在培训结束后告诉记者,无论培训的人数还是配偶的行政级别,都创下了我市类似廉政培训的纪录。一批“家庭纪委书记”在市纪委的集中指导下,正式“上任”了。  封闭式培训方法新  据介绍,这些学员的配偶,全部是我市11个县(市、区)党委、政府以及市直单位各局(委、办)、重点工程指挥部的一把手。学员大多数是女性,只有6位是男的---他们的夫人是局长。  对于这次县处级“一把手”家属的培训,市纪委采用了封闭式管理。  10月12日至16日,这四天的培训期间,116名家属们不需去各自的工作单位上班,全部在纪委培训中心吃住,每天上午和下午,他们就像学生一样准时上下课,不允许请假。  和往常的培训不同,除了常规的“听”,更有“看”和“谈”,以及“做”。  他们听取了当前反腐败形势与任务的讲座和来自省第六监狱的6名职务犯罪人员的“现身说法”;观看警示片---《王怀忠的两面人生》,并参观了红十三军革命烈士纪念馆、市看守所,从正反两方面接受警示和教育;他们边学习边交流,分析身边案例,找出导致腐败的深层次原因;他们把学习体会化作具体行动,到革命老区访贫问苦,通过访问老红军和贫困户,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追求过分物质享受。此外,他们还接受了卫生保健和心理反腐的指导,学习如何自觉抵制金钱诱惑。  正反面教育触动大  培训结束后,学员们写了自己的体会,作为结业作业。“从现身说法、警示片和腐败案例中不难看出,许多贪官的背后都有一个推波助澜的‘贪内助’,她们没有鼓励自己的爱人积极进取,反而利用他的权力满足自己的贪欲,最终毁了爱人,也毁了自己。”学员吴永锋,泰顺县某局局长的家属对当好廉内助有了深刻认识。  生活上要关心,政治上要爱惜,工作上要支持---成为这些领导干部家属的共识。“在家庭成员婚丧嫁娶、生病住院、出国考察、过生日、迁新居等关键时候,要头脑清醒,对因职权之故找上门请客、送礼、说情的,拒绝态度要坚决,要经常给配偶吹廉政风,提醒其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  苍南县一位领导干部的夫人表示,培训让她学会了许多“治家”之道,回去要给当官的先生算好三笔账:经济账、家庭账和前途账,防微杜渐,发现问题的苗头及时提醒,树立良好的健康的家风。  家有贪内助教训深  在家庭廉政方面,我市曾有过一些典型案件。  市纪委统计发现,近几年,我市平均每年查处的县处级官员中,由于领导干部家属把关不严,导致其“下水”的就占了三成。比较典型的有原瑞安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启富的案例。陈的妻子沈某利用丈夫的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与陈启富共同受贿人民币16万多元、美金6000元,每当行贿者将装有钱的信封递上时,沈几乎不加推托,等行贿人一出房门,沈就开始数钱,然后把金额告知陈启富,陈“嗯”一声表示知道了,真可谓夫妻配合默契。  面对金钱,原平阳县委组织部长董根顺和妻子潘某也是夫受妻存,一唱一和。董收受的钱物,基本上都是其妻经手的,有时,她还将受贿款用自己的姓名存入储蓄所。正是妻子的贪得无厌,加速了董根顺的堕落。  “开展领导干部家属警示教育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需要。”市纪委介绍,我市早在1991年就开展了“廉内助工程”,当时评选出以温州市委书记刘锡荣夫人詹黛薇为代表的8名“廉内助”,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此后,我市不断完善此类廉政工程,举办多期党政领导干部家属教育培训班,通过各种形式,创造家庭廉政“小气候”。市纪委表示,这次的脱产培训是另一形式的新尝试,如果效果好的话,还将每年组织一次,扩大影响,弘扬正气。(温州日报 马玉瑛)
浙ICP备14000666号-4
最佳浏览分辨率: 1024×768 . 浏览器版本请用 Internet Explorer 6.0 以上
版权所有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瑞安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