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紧”日子,制度不能“松”
更新日期:2009-02-20 17:10:00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个词很引人注意,是前几年报告中都没出现过的:过“紧日子”。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提出过“紧日子”,不仅体现了政府的一种态度,更体现了政府的一份责任意识。但要过“紧”日子,制度不能“松”。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是瑞安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考验的一年”,在这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关键之年,政府提出“牢固树立勤俭节约、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控制行政成本,压缩公用经费,实现专项经费、会议经费‘零增长’”,也就是说要从自身抓起,树立榜样。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以往,我们各级机关个别工作人员花公款时往往大手大脚,讲排场摆阔,吃了一桌又一桌;文山会海,开会者像赶场,开了一个又一个;公费出国考察成为变相旅游,走了一国又一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些现象虽属个别,但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习惯,现在要他们过“紧日子”,还不一定习惯;不习惯,就有可能不遵从。

  所以,过“紧日子”,还是要擎起“制度”这把剑,严格政府一般性支出的审批制度,压缩行政成本,减少行政开支。以前政府制定了不少制度,现在要把这些制度再拿出来,严格实施起来,不能“松”。比如严查公款吃喝风;控制会议规模和次数、会议费用开支;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出国出境考察标准、人数、次数等。同时,要把这些制度公开化、透明化,方便代表、委员和广大群众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制止铺张浪费、奢靡之风,才能真正过“紧日子”。(来源:瑞安日报)

浙ICP备14000666号-4
最佳浏览分辨率: 1024×768 . 浏览器版本请用 Internet Explorer 6.0 以上
版权所有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瑞安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