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会谢幕 四部长谈未来战略
更新日期:2003-09-16 09:48:12
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15日下午在京落下帷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科博会”名誉主席、北京市委书记刘淇等中央和北京市领导出席了本届“科博会”最后一场活动--“产业政策部长论坛暨闭幕式”。组委会主席、北京市代市长王岐山主持了论坛暨闭幕式。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商务部副部长于广洲分别作了题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加快发展信息产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以更加开放的政策,促进中国教育加快发展》和《深化科技产业合作,推进科技兴贸战略》的专题演讲,向与会中外嘉宾介绍了中国新一届政府在高新技术各相关产业的发展规划和总趋势。徐冠华:我国新世纪重点实施七大科技发展战略 新华网北京9月15日电(记者李煦)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15日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产业政策部长论坛暨闭幕式”上透露,我国新世纪将重点实施七大科技发展战略。 徐冠华说,首先要实施技术跨越式发展战略。今后5年至10年,在信息技术领域,将大力发展新型操作系统、相应软件平台和嵌入式CPU芯片,迅速提高我国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生物技术领域,重点开展功能基因组、生物信息学以及生物工程药物、生物遗传育种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力争在国际生物技术前沿--生物医药产业占领一席之地;研究开发电动汽车产业化技术,力争在电动汽车关键单元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及整车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 第二,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努力实现以跟踪模仿为主向以自主创新为主的深刻转变。在制度和政策方面,建立起与原始性创新相应的评价制度,鼓励和支持我国科学家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 第三,强化技术的组织与集成。重点强化国家战略部署和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重组与合理配置。国家重点科技计划将明确强调学科间融合和部门间协作的必要性,强调从发展单项技术为主转向以发展单项技术和多项技术集成的产品和产业为主。 第四,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做好深化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鼓励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探索建立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及科技型企业产权重组渠道,加强社会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 第五,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重点突破微电子、软件、网络和信息安全等核心技术,支持高性能计算机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建设基于网络的“国家高性能计算机环境”;实施国民经济信息化示范工程,优先在金融、保险、制造业和农业等领域推广应用共性信息技术系统。 第六,促进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支持我国科学家积极参与世界大科学工程以及各种全球性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鼓励跨国公司投资研究开发,并把引进技术和人才作为今后利用外资的主要内容。 第七,实施积极的人才战略。建立开放、流动、竞争的机制,提高科研经费中人员费用的比例;国家科技计划和项目都将把发现、培养和稳定优秀人才作为重要考核指标;有针对性地加大对海外顶尖人才的引进力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充分体现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的创新价值。(完)王旭东:我国信息产业将突出六大发展重点 新华网北京9月15日电(记者王蔚、张舵)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15日在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产业政策部长论坛上说,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信息产业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信息产业要突出六大发展重点。 加大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抓住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因势利导,建设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实施大公司战略,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培育一批产品附加值高、市场份额大、核心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 详细内容 章新胜:我国确定未来几年教育发展四项重要政策 新华社北京9月15日电(记者孙晓胜)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说,教育部将采取更加开放的姿态,推动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章新胜15日在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产业政策部长论坛暨闭幕式上介绍了今后几年我国加快教育发展的几项重要政策措施。 首先将全面加强农村教育,在西部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前,我国西部地区仍有372个县没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其中60多个县还未普及小学教育,260多个县没有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过几天,国务院将召开农村教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将明确一个目标,就是要在5年内在我国最贫困落后的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详细内容 于广洲:2020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力争达到4500亿美元 新华网北京9月15日电(记者张舵、王蔚)商务部副部长于广洲说,2020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将力争实现翻三番半的奋斗目标,达到4500亿美元,使其在出口总额的比重提高到45%。 于广洲15日在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产业政策部长论坛上说,今后一个时期,商务部将深入推进科技兴贸战略,紧紧抓住当前国际高新技术产业向中国转移的历史机遇,深入研究制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长期规划。从现在起的5年到10年内,要培育10家左右高新技术产品年出口额在50亿美元以上的大型出口企业或跨国公司;培育100家左右高新技术产品年出口额在10亿美元以上的出口骨干企业;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年出口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中西部地区出口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