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经很久了,当“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成为这个曾经是贫穷的国度里最为响亮的口号时,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中的“兼顾”在相当一部分地方官员变成“不顾”时,他们也许忘记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小平同志的另一句话:“如果不能共同富裕,如果出现两极分化,那么改革开放就是失败的”。 20多年后的今天,曾是浙南穷乡僻壤的温州,沿着“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道路,使困扰温州人长达数十年之久的“共同贫困”局面彻底消失,但我们梦寐以求的共同富裕却没有完全实现。然而党和政府并没有忘记,20年来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经济建设成就,也为这一蓝图付诸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是到了让另外一大部分人也尽快富起来的时候。 命题篇:最大的难题是发展不平衡 昨天是双休日,午后骄阳下,文成农民张荣灿在市区谢池巷一家职业介绍所门前盯着招工栏看了许久,还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记者问他为什么进城,他说,在家种地种了近十年,还是一样穷,而外出打工的邻居,只一两年腰包就鼓起来,所以他也想来碰碰运气。 现实:毋庸置疑,城乡发展不平衡,已成为我市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一只拦路虎。今年“两会”期间,市委书记李强在关注“三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目前困扰我们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我们可以找出全国最富裕的县(市、区),同时也可找出“国家级”的贫困县。一方面,温州诞生了像南存辉、胡成中这样的亿万富翁,但另一方面,我市年人均纯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还有7万多户近30万人,还有的农民连反映自己困难的能力都没有。这样发展下去的结果,将导致温州“一边是现代化,一边是贫困区”。 隐患:日益加大的贫富差距,不仅会严重削弱我们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容易造成社会各个群体之间的隔阂和抵触,从而产生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更严重的是,这种不稳定因素将让一些人的行为选择失去了理性依据。 刚刚过去的2003年,被很多媒体称为是中国富豪被害年。元月22日上午,山西钢铁大王、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27位富豪李海仓在办公室被人枪杀。仅一个月后,温州亿万富翁周祖豹在家门口被一伙凶徒刺杀身亡。而与这种极端行为相比,更多的进城找不到工作的农民,选择了小偷小摸,以维持生计。 原因:再回头仔细琢磨张荣灿的话,不仅说明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结果--贫富差距加大。同时也反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即在城市比在农村容易赚钱。而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则是城乡有别的二元结构体制。 市人大代表林森森曾一针见血地指出,20多年来我们城市和工业经济得以快速发展,有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牺牲部分农业和农民利益的基础上。一方面,由于农产品价格长期过低,农民仅靠从事农业生产,很难在较短时间实现大幅增收,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在户籍及所能享受到的教育和信息量等城乡差别,即便外出,其就业率和务工收入也相对较低。所以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就必须打破原来的体制,也就是说,目前我们正处于确立全新发展理念的拐点。 破题篇: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农民 “要从区域优先发展转到统筹城乡发展上来,特别要合理配置各种资源,致力于培育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内在发展动力;要在坚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设法让另一部分人也富起来,特别要健全和完善劳动力就业、社会分配、生活保障等制度,使各类社会群体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摘自《市委九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借鉴:1978年的乐清,是一个纯粹的农业县,国内生产总值仅1.84亿元。而到2002年,乐清市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186亿多元,综合实力居全国百强县(市)第33位。在20多年间,该市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不到300元,增加到6300多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2.55倍。农村自来水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95%以上。可以说已实现了从农村到以工贸为主的中等城市的转变。 这个既无资源优势,又无工业基础的小城,是如何得以如此快速破解“三农”难题的呢? “尽管我们当时还没有提出统筹城乡的概念,但我们却先这么做了”,乐清市市长黄正强说,在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就通过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劳动力市场化,来统筹城乡产业、空间和城乡劳动力的配置。目前,乐清共有工业企业2万多家,企业从业人员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45%。农民人均从企业获得的工资性收入达1200多元。全市城市化水平达52%。现在看来,正是这三方面的统筹发展,较好解决了农民增收难、务工难和城乡差别较大等一些主要的“三农”难题。 归纳:乐清市实行的统筹“三化”,有一个共同的作用,就是把农民从农业和农村转移到工业和城市中来,以减少农民数量来最终解决农民问题。而这也正是我们当前提出统筹城乡发展,跳出“三农”抓“三农”的具体表现。 但问题是改革之初,乐清及早行动创造了先发优势,而以现在企业对务工人员的要求,要想再全套照搬,显然是行不通的。况且我们也不可能让所有的农民都去务工,剩下的那部分农民该怎么办? 长久之计:对此,泰顺县县委书记周维亮说,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及农民下一代的贫困问题,还要从对农民的教育着手,提高农民自身尤其是农民子女的素质。去年起,该县率先实施了多种形式的农民知识化工程,目的就是通过培训,让农民能具备基本的谋生素质,外出能找得到工作,就算在家种田也能通过科技兴农或走农业产业化路子实现增收。 一样是欠发达地区的文成县县委书记陈作荣同时表示,统筹国民收入的二次分配,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加大扶贫迁村力度,做好农村的社会保障工作,也是消除城乡差别,确保另一部分人能尽快富起来的重要支撑。 结束语:温州20多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已为共同富裕这一理想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毫不怀疑,总有一天温州能在全球一体化的舞台上,与国际知名的大城市一竞风流。但我们首先最愿意看到的是,温州人的生活会变得更加富裕和安定,而这种富裕和安定不仅仅是属于一部分市民,而是属于所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浙南儿女。(温州日报 高精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