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笑论发展:温州经济处在蓄势待发重要“节点”
更新日期:2004-10-14 22:39:03
温州新闻网10月14日消息:昨天下午,市委、市政府举行轻博会记者招待会,来自国内35家新闻媒体的记者参加了招待会。市委书记李强向到会记者介绍了温州发展的最新态势,并和副市长孟建新一起就大家关心的话题,先后回答了香港凤凰卫视、新华社、浙江人民广播电台、温州日报、南方日报等媒体的提问。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曹国旗主持招待会,市委常委、秘书长黄德康出席招待会。 一组数据 国际性轻工城建设硕果累累 在记者招待会上,李强用一组数据,对建设国际性轻工城2年来的主要成效进行了概括。 论生产能力,目前我市已拥有“中国鞋都”、“中国电器之都”等26个国字号生产基地,其中最近3年获得的就有22个。论市场占有率,温州的皮鞋约占全国的25%,纽扣约占80%,低压电器约占50%,金属外壳打火机约占95%,锁具约占65%,太阳镜约占80%,剃须刀约占60%,塑料制品约占67%,重点行业中有8类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在50%以上。论产业层次和水平,规模企业产值比重从原来的35%提高到现在的45%以上,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的有33家。论品牌,全市已有8个中国驰名商标、16个中国名牌产品,有65个全国免检产品,有8个品牌成为2004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一个判断 温州经济正处于重要“节点” 在谈到温州经济最新发展态势时,李强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称温州经济是一种“地瓜经济”。 他说温州经济与地瓜有着一些相同的基本特征:一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温州经济经过20多年的市场洗礼,企业规模不是很大、档次不是很高,但都是“野生的”,生命力很强。二是具有很强的扩张能力。温州经济像地瓜藤一样,“走出去”充分吸收阳光雨露和养分,具有很强的扩张能力。三是具有很强的反哺能力。温州经济始终根植于民,受益予民,这与地瓜把营养和养分最终传送到地下茎果的特性很相似。 李强认为,温州经济目前总体上处于新一轮发展的蓄势待发、即将跨越新的门槛这样一个重要“节点”上。温州发展速度虽然相对趋缓,但总体上呈良性发展态势;温州原有的先发性优势虽然逐渐弱化,但一些领域的改革正在取得新的进展;温州对外开放整体水平虽然还不高,但“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势头比较好;温州经济虽然遭遇的挑战越来越多,但自我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一种态势 跳出温州看温州发展温州 目前,温州人在全国各地约有175万,投资达1760多亿元;创办的工业企业达1.88万家,去年在外温州人创办的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创造的GDP达820多亿。 在谈到大家普遍关注的温州人“走出去”的话题时,李强直截了当的指出,“走出去”,有利有弊,但总体上是利大于弊。其一,出去的人,绝大多数都赚了钱,实现了财富积累,像今年春节前10天,在外温州人汇温州个人账户的就有300多个亿,这是他们在外赚的钱。其二,在外温州人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庞大的销售网络,销售了上千亿的温州产品,这有利于温州的产品占领市场。其三,部分小企业外迁,某种程度上改善了产业内部过度竞争的格局,给优势企业做大做强留下了更大的空间。更重要的是,“走出去”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市资源、人口等方面的巨大压力,为温州发展拓展了空间。因此,我们必须跳出温州看温州、跳出温州发展温州,把“走出去”作为一个重要战略来实施。 一个信念 温州今后要更好唱响“国歌” 李强说,20多年来,温州人唱的是“国际歌”---没有救世主,温州人靠自己;而现在和今后,温州人要唱响“国歌”---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不管别人怎么讲,我们既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同时也要对温州未来的发展充满着必胜的信心。 对今后的发展,李强强调,要扬长避短,发挥自己优势,按照“一港三城”战略部署,推进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一是努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实现新的飞跃。二是更好地“走出去”。三是大力培育软性战略资源。四是努力创造公平、良好的发展环境。目前,市委市政府正在加快实施“百项千亿”工程,近期将陆续开工建设温福铁路、甬台温铁路和金丽温铁路改造三大项目,届时温州将成为铁路交通枢纽城市,温州的人居和投资环境也将更加诱人。(温州日报 潘建中 尤海峰 王丹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