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测评加入新指标 我市创建迎更高要求
更新日期:2004-11-23 09:54:24
温州新闻网11月23日消息:党政机关是否勤政高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得如何?公共场所有没有车辆乱停放?市民之间做到人际互助了吗?……在新出台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许多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软指标”被明确列出来,成为评选全国文明城市的“硬杠杠”。 据了解,中央文明委日前颁发了《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试行)》,这是第一个评价与考核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效的指标体系。测评体系包括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指标,不片面夸大GDP增长与硬件建设,更加突出考核社会优良环境之形成、思想道德之建设、社会风尚之促进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并在这些方面加大分值和权重。 “这个测评体系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特色,非常注重社会软环境、人的素质”,市创建办副主任孙立新分析说,对照省级文明城市测评标准,很多测评项目是过去没有的,如党政机关勤政高效、电子政务建设、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贫困率等。同时,测评体系对市民的文明行为作出了许多详细的规定,如交通行为、人际互助、公共设施维护等,这也要求今后我市在创建活动中要在这些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 此外,测评体系还更注重细节考核,如公共设施方面,不仅考察主干道是否完好,而且要考察背街小巷的状况;在文体设施方面,不仅要考察城市的标志性设施,还要对社区文体活动场所、社区卫生服务场所等进行考察;公共场所秩序方面,不仅要考察交通站点管理,还要考察车辆停放是否有序……每一个细节都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每一个细节也和考核结果直接相关。因此,“软件”是否过关,老百姓是否满意,也是最后能否入选全国文明城市的一个主要评判依据。 相关链接一:申报全国文明城市必须符合4个条件:获得并保持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荣誉称号;申报前连续两年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申报前12个月内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无严重违纪、违法犯罪;申报前12个月内未发生有全国影响的重大安全事故、重大刑事案件。 相关链接二:《测评体系》共设置了119项具体内容,包括“基本指标”和“特色指标”。基本指标反映文明城市创建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等;特色指标反映城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特色、城市整体形象等。(温州日报 叶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