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总体规划通过省“大考” 明确发展方向
更新日期:2004-12-23 15:56:35     
温州新闻网12月23日消息:昨天,《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顺利通过了省政府最后一轮“大考”,有关我 市城市发展的新一轮规划得到了省政府有关部门和专家的一致认可,未来温州城市的蓝图正式定稿。 新一轮《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于2000年5月开始启动,2003年4月初步完成规划成果,规划把我市城市性质调整为 “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工业、港口、旅游城市,浙南闽东北的区域中心城市,具有滨海山水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明确了“东拓、西优、南连、北接”的城市发展方向,并提出到2020年末,我市的城市化水平将达 73.5%左右。 经济格局:一带一核二中心 新一轮的规划放大了城市总体规划的视野,重点突出了大都市区规划,不仅提出了环大罗山的城市发展形态和“一主二辅五组团” 的空间结构,而且将形成“一带、一核、二中心”的经济发展格局。其中“一带”是指由乐清翁(土羊)、七里、洞头半岛工程、滨海新区、瑞安塘下、安阳、飞云构成的滨海产业带,是都市区未来的重要发展空间;“一核”是指温州中心城市,作为区域性经济、商贸中心,与第三产业的发展相结合,重点加强高科技园区、 “中国鞋都”工业区、温州开发区滨海园区、温州轻工特色园区等多个产业园区的建设; “二中心”是指乐清工业中心和瑞安工业中心。 城市结构:主副中心多组团 在城市布局结构方面,不仅要形成“负山面水的半环形”的城市形态,而且将构建“主副中心多组团”的城市结构。中心城市将按照主城区、永强副城区、瓯北片、七里片、洞头片等组团规划建设,组团间由自然山体、水体和规划绿楔等生态廊道隔离;现有主城区将建设成为城市主中心,温州老城规划成为市级商业零售中心,在建的行政中心区将成为全市的行政文化中心,杨府山以东将建设成为金融、商贸中心,瓯海中心区成为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永强副城区建设龙湾中心区,承担城市副中心的职能。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核心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是新一轮规划中的又一重点。其中,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共86处,以及华盖山、积谷山、海坛山、郭公山、松台山、巽山、西山、杨府山、翠微山、江心屿、瓯江、广化河、勤奋河、九山外河、小南门河、温瑞塘河、蝉河、花柳塘河、山前河、龟河、黄(土羊)陕河。同时,要保护“东庙、南市、西居、北埠、中子城”的古城格局,由积谷山、华盖山、海坛山、郭公山、松台山(含九山湖)组成的城市格局保护带和江心屿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古城内“二纵三横”主干路和鱼骨状次干路的空间格局,保护五马街、解放北路传统商业街区、永宁巷历史街区、庆年坊近代民居街区和城西街、墨池坊历史风貌保护区。(温州日报记者 张佳玮 瞿德智)
浙ICP备14000666号-4
最佳浏览分辨率: 1024×768 . 浏览器版本请用 Internet Explorer 6.0 以上
版权所有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瑞安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