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老城区道路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更新日期:2005-03-11 09:58:03     
瑞安市老城区辖区面积5.6平方公里,有3个办事处,39个居民区,29个行政村,总人口25万人,暂住人口8万余人,中心城区人均道路面积为6.62平方米/人。辖区3.5米宽以上的街道总数185条计52.02公里。截止2003年12月底,共有机动车45000余辆,非机动车(营运)1477辆,登记在册的机动车驾驶员22859人。近年来,交巡警大队在强化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加强市民交通安全意识,完善道路路网通行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畅通工程连续快速发展,车辆拥有量大幅增长,而道路及配套管理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致使老城区停车难、交通堵塞、秩序混乱、事故频发等问题日益突出,道路交通供需矛盾加剧,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本人通过与各个层面交通参与者的座谈和深入调查,现就老城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与对策谈几点体会。 一、老城区道路交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老城区的道路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道路交通流量趋于饱和。老城区集中了几乎所有市区的大型商场、宾馆、学校、医疗机构及大部分的居住房(居民占整个市区的70%),机动车保有量45000余辆,汇集了大量的人流和车流,致使主千道、主要路口的交通流均长期处于饱和或超饱和状态,导致交通严重拥堵。如万松路、虹桥路、瑞湖路三条主千道的高峰期单向流量最高时达1400—1800辆/小时,也就是说,在高峰期时的老城区主千道平均每秒就有一辆机动车经过。平峰期的单间流量也达800—1000辆/小时,主要路口也是“车满为患”。如位于万松路上的市人民医院,日平均人流5370余人次,吸引大量的车辆在医院门口停留或进出,导致交通堵塞,成为万松路 的一个主要堵点。 (二)道路网结构不合理。老城区道路和瓶颈路、断头路、畸形交叉口多, 道路网结构不齐全,现有东西走向的三纵与南北走向的二横主干道,已远远不能适应日益增长交通流。同时,部分支部不能充分利用,没能合理地将一部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流,导致主要交叉口冲突面和冲突点增多,道路通行能力下降,车辆通过交叉路口的延误增加。另外,部分住宅区因创建安全社区的需要,将一些次干道完全封闭,增加了主干道的压力。如凤山北路由于北门封闭,不能将部分交通流分离到青松路,致使所有的进出车辆汇集到南侧万松路上,使本就严重拥堵的万松路雪上加霜。 (三)停车场(点)建设滞后。由于历史原因,老城区一直不重视停车场( 点)的建设 ,造成目前停车场及配套设施少,不能满足停车需要,形成老城区停车难,中心区停车更难的局面(缺少停车泊位3400余个)。在这种情况下,对停车场(点)又缺乏总体规划,限制性措施多,规范性、疏导性措施少,造成乱停乱放现象严重,使本不宽敞的道路更加拥挤。以虹桥路为例,虹桥路的道路现状无法设置小汽车停车位,仅仅在人行道上设置了摩托车、自行车的停车位,而路内的违章停车非常严重,违章停车率为51.03%。去年,市政府投资3149万对万松、虹桥两条道路进行整合,将原来的双向两车道分别拓宽为双向六车道和四车道,并规定上述道路的两侧不得停车,但没有建设配套的停车场,仅仅在后垟和五洲宾馆开放了近110个车位,这就意示着万松路每天有313辆机动车无处栖身(万松路双向停车总量平均高达423辆),若是采取强制措施进行管理,群众意见很大。若不进行强制管理,万松路的交通 秩序交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不利于安全与畅通。在此情况下,交巡警大队经过调研与论证,将万松路原来的非机动车道改为停车位,引导非机动车上人行道行驶,从根本上缓和万松路的停车难的问题,同时解决了非机动车的随意横穿。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万松路现有人行道之间的接坡没按要求设置无障碍通道,给非机动车行驶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又如商业集中的解放路,因缺乏二轮摩托车和自行车的停车位,大部分店主或顾客将二轮摩托车和自行车,甚至汽车随意停放在店门口,致使机动车辆不能双向通行造成堵塞。 (四)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不齐全。老城区道路的交通标志、标线不配套, 严管街交通标志 设置率与次干道、支道形成强烈反差,无法体现交通标志连续性功效。交通标志、标线数量秒,警告、禁示及传递道路方向、地点、距离等信息的准确性、连续性、系统性差,直接影响了车辆行驶和行人行走。一些禁行段内的支路路口缺乏禁止通行标志,给外地驾驶员造成不便,增加无效交通,同时给执法带来难度;有的路口没有根据交通流量、流向科学渠化路口,而是停留在简单施划分道线的水平上;有的地段交通组织能力差,造成路网流量不均。 如一些灯控路口仅施划导向车道,缺乏配套的导向标志,驾驶员只能根据路面导向箭头行驶 ,当导向箭头被前方遇红灯而停放的车辆遮盖时,就无法进行分道行驶。 (五)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混合交通严重。老城区 道路上行驶的除机动车外,还有残疾人专用车、客(货)运人力三轮车、板车、自行车、助动车辆与行人都未分道行驶,混合交通现象严重,交通秩序混乱,大大降低了老城区交通通行效率。同时随意停车、违章掉头、闯红灯,驾(乘)二轮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行人不走人行道、随意横穿公路,非机动车逆向行驶等违章行为大量存在,不仅降低了道路通行能力,而且诱发交通事故。据统计 ,2003年和2004年老城区发生的24起死亡交通事故中,与行人(非机动车)横穿有关的19起 ,死亡19人,占整个死亡人数的79.2%。其中以瑞湖公路及相关支路尤为突出,共发生死亡交通事故15起,死15人,公里数不足辖区总公里数11%的路段,死亡人数却占辖区总死亡人数的62.5%。造成瑞湖公路事故多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是造成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 二、影响老城区道路交通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影响老城区道路交通管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十分复杂的,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层建筑过于集中,道路建设跟不上交通的发展。目前 ,大量高层建筑集中在老城区的中心区域开发,造成中心人口过密,商业过于集中,吸引的交通流过大,结果是中心区交通严重拥堵。如解放路、虹桥路的海华大厦、瑞安大厦、皇都大厦(尚未投入使用)过于集中开发,且停车场建设不配套。目前解放路与虹桥路十字交叉路口的高峰期已严重拥堵,一旦皇都大厦投入使用,拥堵现象将进一步恶化。近十年来老城区的车辆保有量增加了20倍, 而道路仅拓宽了虹桥路(1.6KM)、新建阳光北路、隆山路、万松西路及滨江大道(共计3.6 公里),道路的增长远远跟不上车辆的增加。 (二)城市公交发展水平低。老城区公共交通存在通达性差,换乘不方便, 高峰时间过于拥挤,平峰时间等车时间过长,线路密度低等问题,造成老城区公交分担(出行)率普遍偏低 ,只有10—30%左右,无法满足群众的出行需要。从而导致大量的无牌证、乡镇牌证的人力客运三轮车和残疾车大量涌入老城区,使原本道路交通拥挤不堪的老城区交通堵塞更加严重 。 (三)警力不足。目前老城区的交通管理主要还是靠人海战术,靠交警拼体力,但随着老城区的中队现有民警22名,协管员16名,其中真正从事路面管理交警13名,协管员13名。若每天从6时30分至18时30分,只对市区的万松路、虹桥路、瑞湖路及五个主要路口进行有效监 控的话,每人每周就要工作42小时(不包括特勤任务),根本无法顾及其他道路。 (四)交通管理经费投入不足。交巡警工作经费没有完全得到财政保障,相当部分经费需要自行解决,其中主要是靠罚没返回。这不仅导致查纠违章必备的现代化设备难以完全配备到位,而且使民警的执法行为功利性趋强,管秩序、管安全、管治安的职能相对弱化,执法变成了“执罚”,疏导交通的意识薄弱。导致高峰期行人、非机动车秩序管理失控,影响了车辆的正常通行。 (五)执法环境恶劣。交通管理的执法环境日益恶劣,民警管理交通秩序,处理违章难度增大。如有些车主或驾驶员,法律意识淡薄,拒不配合民警依法处理交通违章。另外,参与营运的无牌证残疾人专用车、正三轮摩托车及人力三轮车被处理时,时常发生暴力抗拒执法、 聚众闹事、寻短见威胁等,管理难度很大。据统计,2003年8月至今,已发生20起妨碍民警 依法执行公务案件。 三、老城区道路交通管理的对策 当斯定律告诉我们:“道路的增长永远滞后于机动车的增长”。在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市机动车增加与道路设施滞后的矛盾将会更加严重,道路交通管理面临的形势也将更加严峻。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有效缓解老城区的道路交通拥挤?对老城区来讲,关键要在道路交通的规划、设计和管理上达到最优,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道路资源、设施功能的作用及提高道路交通参与者的交通意识。 (一)建立健全道路交通管理综合责任制。把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提升为政府 行为,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参与,各司其职,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这是解决当前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诸多问题和矛盾的根本保证,也是解决老城区道路交通问题的出路。各行政职能部门要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层层负责,逐级落实,推进和深化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一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运用低保政策和一次性买断手段,妥善解决残疾车载客问题,政府采取市场运作的手段逐步淘汰人力客运三轮车;二是农机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强化对农机的路面管理,同时与交巡警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制度;三是各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在每年学校的安全工作会议、安全教育周等活动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宣传。并积极推行学生违章记分联系卡制度,把遵守交通法规从娃娃抓起的理念落到实处;四是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对路面摊点审批从严控制,在布局上征求交巡警部门的意见;五是工商部门,要加大对街头无证摊贩的打击,同时在给街头摊贩发放营业执照时尽量把影响交通管理的因素考虑在内;六是市政园林部门,特别是城市监察大队要和交巡警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做到及时通气,互相合作。 (二)从制度上保障交巡警部门全面参与老城区城市规划。根据《道路交通 安全法》第三十 三条:“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建筑、商业街区、居住区、大(中)型建筑等,应当配建 、增建停车场;停车泊位不足的,应当及时改建或者扩建;投入使用的停车场不得擅自停止 使用或者改作他用。”和公安部、建设部《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规定》[(88)公(交管)第90号]第四条“停车场设计方案(包括有关的主体工程设计方案),须征得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同意,方可办理施工手续,停车场竣工后,须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参加验收合格方可使用”的规定。要从制度上保证交巡警部门全面参与老城区的城市规划。使交巡警部门在老城区路网改造、客(货)站规划、大型建筑项目建设中,充分履行职责,主动出谋划策。今后凡是新建、改建道路时,必须按照标准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及交通安全设施。大型建筑物 设计时,按要求配建停车场(库),并实行“一票否决”制,把影响老城区交通畅通的问题 解决在源头上。 (三)加强老城区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老城区道路建设。在现有已采取禁左、单向通行、渠化等措施解决的几个主要堵点的同时,尽快打通(拓宽)邮电南、北路与解放路,在老城区形成四纵三横的道路网,以缓解中心区万松路和虹桥路的压力。同时,充分利用 现有的道路资源,对于结构性堵点,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采用道路拓宽、改造等方式;对于管理性堵点,则要通过科学渠化路口,完善交通管理设施,调整交通流组织,减少冲突点 ,优化信号配时,减少排队长度及加强高峰期交通疏导等方法加以改善。二是市政部门尽快将万松路人行道之间的通道改为开放式无障碍通道,以保障非机动车的通行。三是加强停车场(点)建设。建议由市政府牵头,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对老城区的停车泊位进行统一规划,在万松路、虹桥路各建一个150个以上停车泊位的大型停车场。同时对老城区次干道路上 的临街停车泊位利用咪表进行计时收费,在支路增设免费停车点。通过经济杠杆手段,加速繁华地段车位的周转,促使更多的车辆进支路或停车场停放,减少对道路有效空间的占用,以保证主要道路的通行能力和缓解老城区停车难的问题。近期,可先将万松路周围的单位停车场和部分闲置地开放为临时停车点,并设置停车诱导标志,引导车辆停放。 (四)提高老城区道路交通管理科技水平。一是加大电子警察等非现场违章处罚工作比重。 除直接导致交通事故、拥挤堵塞的违章行为由交警当场处理外,其它违章一般通过技术手段来处理,避免现场处置争议性大,处置时间长,影响交通畅通的问题。二是实行行人专用相位的控制试点。提高中心区人行道的标准,扩大安装行人信号灯的范围和路口数量,改进交叉口设计,增设安全岛;在人流、车流繁忙的路口设置高质量的行人过街设施,清理非法占用人行道的行为。三是建设道路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利用互联网、电子屏幕、手机短信、广播电台交通之声等各种交通动态信息技术,形成多层次、多模式的信息服务系统。快速发布畅通、堵塞、事故、修理、便捷路线等交通服务信息。 (五)加大老城区道路交通管理力度。一是整合现有警力,提高管理能力。 警力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只有通过对现有警力的有效整合,加强对现有警力的潜能深挖,进一步提高管理能力。要加强单警实战技能培训,从强化交通指挥手势和交通管理业务入手,进一步提高民警业务水平,增强实战能力。同时,加强协同配合、形成管理合力。工商、规划建设 、市政园林等部门要积极配合交巡警部门,齐抓共管,采取定期整顿和抽查整顿,对人力三轮车、残疾车、出租车、工程车、自行车违章停放,占道摊位等加大整顿力度,做到发现一处,取缔一处,整顿一条街,巩固一条街,防止出现反复。同时与道路沿街各单位、商店签 定《门前无违章占道经营目标责任书》,形成群防整治道路交通环境局面。 (六)实施优先发展公交战略。要从运行线路、网络结构、站点分布、班次时间、服务质量等方面全面分析,做好公交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公交发展的立足点应在于进一步提高公交的分担率,增强公交分流交通流的能力。同时顾及群众出行方便,交通结构调整,老城区的交通拥挤和交通环境问题的解决。公交的停靠站点要合理设置,港湾式站亭、座椅、线路示意图等配套设施要同步完善。另外,要在交通管理措施上出台一些有利于城市公交发展的倾斜性措施,如公交车在市区禁行和单向行驶线路可不受限制等等。 (七)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树立遵 守交通法规的典型事例和个人,及时暴光一些不文明的交通行为,加大对典型交通事故的剖 析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交通安全的浓厚氛围。建议市政府在“二台一报”播刊交通安全公益广告,并把提高市民的交通法规意识纳入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同市民在交通管理 、交通整治等方面的沟通和交流,积极向他们征集交通管理工作建议。如每逢重大交通整治行动,交巡警大队可通过电视、电台与市民直接对话,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建议,解决他们反映的热点问题,并制成专题片予以立体、全方位的动态宣传。同时积极开展“告别陋习,文明出行”、“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等为主体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
浙ICP备14000666号-4
最佳浏览分辨率: 1024×768 . 浏览器版本请用 Internet Explorer 6.0 以上
版权所有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瑞安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