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风采
平常心 平民情——记市政协常委郑润杰
更新日期:2009-11-08 13:12:08     

□ 施正勋

事务纷繁    从容应对

初次采访郑润杰是在瑞安市中医院伤骨科诊治室。办公桌上摆满排队的病历,四周围满来求诊的病人。郑润杰抬头与我礼节性打过招呼,专心致志地履行他的工作。抽间隙时间递来一本自己的论文集,并指着几张明显骨折的照片及治愈后的照片,让直观来诠释他的业绩。

直觉告诉我,他很忙。观察四周,除了声浪稍少,来往的人流及等候的人群更象超市,且异于我印象中肃静、有序的医疗机构。

“中国脊诊整脊推拿优秀临床骨干”、“浙江省中医临床技术骨干”、“温州市名中医”、“温州市最佳中医生”等一排铜匾醒目地说明了他的身份。细心观察,他手法利索,问话、解答简洁明瞭,举手抬头间专注、从容,表情严肃而和蔼。我不忍打断他的流程,便与邻室一位医师聊起家常。那位医生相对空闲,感慨地说:“老郑技艺精,态度好,每天忙得团团转,亏他身体好,换个别人,总会累倒。”

快下班前,他略有闲暇,才大略知道他的一些情况。1978年,19岁的郑润杰已是筹备中的中医院人员,读了五年浙江省统招的中医班,回到原单位,一直干了31年的中医。曾担任过中医院副院长,性格耿直的他缺少逢迎的弦,还是看病爽快。翻阅一堆论文,对于不懂医的我,高深莫测,唯有肃然起敬。正交谈,过来一位中年病员,很熟悉的样子:“郑医师,药费差100元,先借点钱。”老郑递给他100元。那人回转身,连道谢也不留一声,急匆匆离去。我倒大觉惊愕。

迫于时间,我们约好,次日再登门拜访。

亦动亦静  双面人生

老郑的家宁静、雅致。过道楼下草木葱茏,最吸引我的是一大一小两个书房,直顶楼板的书橱虽经科学设计,仍显爆满之势,连地上也成摞堆放。深入交谈,令我大为诧异。他从小练过南拳,一直热爱运动,长跑,旅游坚持几十年,到结婚时还是长跑高手,曾得过环城跑名次。可是,除了锻炼,平时却极少外出应酬,大多时间捧书不放,累了听听抒情音乐。外表看,他身材魁梧,风风火火,心直口快,骨子里却迷恋清静的书斋式岁月。

经历也为他的动静之间详加注释。在瑞中就读时,他是团干,十分活跃。大学毕业后,当时瑞安主管共青团的领导曾三次找他,欲推荐他任团市委书记。可他偏执意从医,三十年来未变。某军工单位也曾向他伸出橄榄枝,仍挥不去他的从医梦。当机遇把他推上行政领导的职务时,他也曾雄心勃勃欲施展身手发展瑞安的中医事业。从1993年起,他连续四届担任瑞安市政协常委。从根子里他痴迷的还是中医,地位变了,对病人的关切不是冲淡,倒是愈发浓郁,钻研医术,疗治伤痛成为他生命的依托。

                执医参政  相得益彰

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是一生最大的幸运。充沛的精力与专注的心态催促他在中医界声名鹊起,业绩斐然。瑞安市第二、第三届优秀青年拔尖人才是对他医术的评价,市政协常委的头衔又引领他涉足参政行列。按常理,他必须在行医与参政间有所舍弃,选择最适合发展的道路。执着的个性令他眷恋医学,永不放弃,而参政的意识更演化为神圣的职责,他只有加倍的付出。从小炼成的强壮体魄是他最珍贵的基础,他承担起常人无法想象的超荷负责任。每天坐堂就诊的忙碌外,在医学方面他的成就有:主编《中西医临床诊疗全书》骨科分册、参编三部专著,先后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论文21篇,科普文章46篇,完成市级两项课题。论文曾获首届医圣杯国际中医药学术著作二等奖、1995年全国医学著作成果二等奖等。

作为连续四届的政协常委,他负责农工民主党瑞安市总支的提案及党务工作,仅以个人为主撰写的提案就达60余件,不少被评为优秀、重点提案。如1994年他撰写的《关于进一步发挥政协委员在基层单位作用的建议》,提出了如何发挥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作用的具体建议,受到市委重视,特地发文实施。1995年《关于配置洒水车清扫车减少城市空气尘埃的建议》、2001年《关于办理提案应实行跟踪制的建议》、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协民主监督,支持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的建议》、2007年《弘扬瑞安中医药文化,创办利济名医馆的建议》等均列入重点提案,并被评为优秀提案。他还四次在政协大会上发言,就完善乡村卫生网络、提高市民身体健康素质、优化环境卫生等,积极建言献策。

顺境逆境  坦然处之

随着交谈的深入,我更真切地窥视到他广博、坦荡的处世理念。郑润杰并非从小至今一帆风顺。1957年,担任场桥一所学校校长的父亲被打成“右派”,他一出娘胎便烙上“可教育子女”的血统印记。舍弃教鞭的父亲以男人的坚韧与责任感,操起兽医的职业,走村串户,田头山间为农民治牛疗猪,拼力支撑起家庭的衣食。郑润杰从少耳濡目染父亲的劳作,从山野与大自然间品味到底层劳苦大众的艰辛与真情。一些贫困的农民,全部财产不抵一头牛,人的生命比牛更贱,一旦患病,除了强忍,哪能付得起昂贵的药费?稍有跌倒伤筋动骨,往往来不及诊治或无钱治愈,留下终生残疾。孩提的印象是他铁定决心从医的最原始动力。

性格决定命运。他不服输,学习、工作处处争先,从少就受到学校及相关单位的好评。改革开放扫荡开“血统论”的阴霾,郑润杰以实力脱颖而出。1996年,担任中医院副院长后,更是踌躇满志,施展身手欲干一番事业。为了快速发展瑞安中医行业,从1997年开始,每次参加政协会议均就发展中医提出提案及建议。《对我市振兴中医药工作的建议》、《关于瑞安市中医院搬迁的建议》、《关于多方筹措资金,建设中医龙头医院的建议》、《关于医院全面实行院务公开的建议》、《关于要求切实解决市中医院迁建经费的建议》、《关于不必要“人为”地改变中医院迁建工程的建议》,连续7年,呼声强烈。由于组织的安排,2002年,他被免去副院长职务。突如其来的挫折使郑润杰困惑,也有过失落,但他迅速调整心态,毫无怨言地面对现实,振作起来。他领悟到无官一身轻的真谛,利用闲时提笔学着写起科普文章,竟一发不可收拾,一气写了20余篇,名声比当副院长时更显赫。

倾情平民  不计金钱

“行医31年,我没有收过一个红包!”郑润杰的话掷地有声。在瑞安中医界他的平民情结是闻名的。1981年8月,一位8岁的文成聋哑女孩手臂两处不稳定骨折,送来时身边仅十多元钱。郑润杰将他收留在家,免费治疗20多天,治愈后送回文成。女孩的哥哥至今仍经常来信表示感谢。1992年,青田一位16岁青年家遭火灾,从楼上跌落,损坏股骨颈,无钱医治。润杰不仅细心诊治,还带头并发动大家捐款,直到病人康复出院。至于休息日赴山区为农民义诊更是经常的事。今年7月,邻居一妇女不慎被三轮车撞伤,肋骨断了四条。找到郑润杰要住院时,他仔细诊断后劝她回家,自己下班后主动上门免费为她治疗,经过一段细心治理,已基本康复,仅住院费等就节省了8000元。患者的丈夫送来香烟深表谢意,老郑婉辞,拒不收受。

至于老郑平时的结对助学,捐资救灾,他只是一笑置之,默认但不肯重提。我想起一句哲言:上善若水。

郑润杰的头衔及荣誉还有:温州骨伤学会委员、中国外治学会会员、省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瑞安市十大藏书家庭,温州市优秀科技读书示范户,温州市医风医德先进个人,瑞安市党风行风监督员,农工民主党瑞安市总支副主委,政协瑞安市委员会常委会委员,农工民主党温州市委会委员等。

一个近知天命之年的男人,能把人生演绎得如此绚丽,能为百姓减轻伤痛,并受到交口赞誉,郑润杰堪称真正大写的人。

浙ICP备14000666号-4
最佳浏览分辨率: 1024×768 . 浏览器版本请用 Internet Explorer 6.0 以上
版权所有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瑞安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