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风采
苏立胜:服务三农,探索农业发展新思路
更新日期:2015-04-20 14:44:50     

苏立胜:服务三农,探索农业发展新思路

       

  周六下午。欧典。一壶茶。几盘茶点。

  苏立胜,今天我要采访的人物,历任瑞安市十、十一、十二届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社员。1995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至今,呆过三个部门,专业始终没有偏离农业,照他说工作至今一直是服务三农,农业,农民,农村。某种说法这是一件幸福的事,有多少拥有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最终做了不专业的事情。1995年,苏立胜从浙江农大农机专业毕业,分配到农机总站工作,算是专业对口;2003至2010年在农林局担任副科长,2011年又到了市委农办,任农村改革科科长。

  我们相对而坐,他开玩笑说,还是不要写个人事迹好,就谈些个人的想法吧。好,我想这更有意思。

农业的出路在机械化

  1995年,苏立胜大学毕业分配到农机总站当技术员,当时刚好遇上瑞安解决粮食生产收割机械化问题。作为浙农大农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领导安排他负责农机推广工作。1995年,瑞安全市收割机仅有35台,农机总站领导为了提高农民生产效率,当时的想法是每个乡镇定额配置几台收割机,这样每个乡镇都能够平均起来。但苏立胜并不这么认为,觉得现在已经是市场经济了,要根据实际情况变通和调节,不能再用计划经济的思维去设定,往往有时候看起来很理想化的一个计划,最终都会变了样。比如马屿农民购买的收割机其实是可以拿到仙降去收割呀,这不仅节约了成本,也是一种资源共享,更体现了农业专业化的科学管理。农民不一定非得自己购买收割机自用才算推广农业机械化,而应该要有专门的收割机手,农民管种田,收割机手管收割,各自都有了实实在在的着力点,这样更能提高经济效益。虽然苏立胜嘴上坚持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但心里还是承认自己反对领导的态度是极大的错误。从1995年到2002年的7年时间里,在农机总站领导和苏立胜他们的推广下,瑞安收割机的数量增加到600多台。

  双夏期间是收割机使用最繁忙的时候。农机总站负责指导瑞安各地农民收割机的使用和维修工作,分为江南和江北两个片区,由一名副站长和苏立胜两个人负责。苏立胜负责的是江南片区(飞云江南岸)。当时农民的收割机经常出现故障,要他们过去维修,但是这么多的收割机频频故障一个人哪能修理得过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按苏立胜想法,当时年轻,自己也没那么多为人民服务的想法,有时也是想偷懒一下,但如果有更好更正确的方法帮助到农民即便是偷懒为何不用?那样即省了人力又提高了效益,何乐而不为?他便下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如何修理收割机,将维修技术教给收割机手,让农民自己学会维修,农民倒也觉得这是一种好方法,方便了自己也节省了时间。因为,专业收割机手一天大概要收割70-80亩农田,时间对他们来说非常宝贵,如果他们电话打给苏立胜,苏立胜再过去,时间都浪费在路上了,对农民来说也是一种损失,这浪费的可都是钱啊。

  1999年,他与农机总站领导一起帮农民组织了30多台收割机,拉到河南周口市异地收割麦子,后来还到安徽合肥、江苏淮阴等地收割。苏北的水稻刚好跟瑞安本地水稻收割时间上错开来,他们是单季稻,我们是双季稻。那里割好了,刚好拉回本地收割,这样就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所以他现在想想,农业的根本出路应该在机械化。

  96年,刚参加工作不久,他去给农民上课培训,第一节课非常尴尬。由于不会使用农民一些口头语,比如瑞安俗语、俚语等词汇,讲座很书面化,一半普通话一半瑞安话,明显感觉农民听课时很不耐烦。苏立胜觉得如果引起农民的反感,以后的工作就很难交流了,他便在工作接触中有意识的慢慢学会用农民的语言和农民沟通,有时候说个小段子,有时候讲话也粗鲁一点,反而更好。在农机总站的7年时间里,苏立胜自认最大的收获是学会跟农民沟通,与农民没有了距离感,想法也都是农民的想法。甚至有时候下去跟农民聊天,聊上几句,都能发现农民背后的一些些“小阴谋”。

农民的出路在合作化

  2003年,苏立胜以综合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公务员,调到农业局工作。这下的接触面更广了,从一名技术人员变成搞经济的干部,虽然没有离开农业,但角色转换了。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挑战,局里要他负责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建设工作。当时瑞安只有六家农业合作社,他便通过搜寻发文的记录以及拨打114方法,将六家合作社的联系方式找出来,与他们建立了沟通。然后深入了解了农民的需求,即着手组织农业合作社登记,他对合作社整个运作、经营、管理、包括生产都给予指导,并定期对社员进行生产技术的培训。在他的推动下,瑞安农业合作社从2003年的6家发展到2011年的600家,不过,现在真正运行正常的合作社还是2003年到2006年成立的100多家。

  由于苏立胜在农机总站工作的时候,接触最多就是农机的改革。到农业局后,他就想着能不能帮助农机手组建农机合作社。当时大家对合作社的理解是农副产品的联合发展,因为这可以直接促成农产品的推广和销售,让农民能够直接从中获得经济效益,倒是对成立农机合作社很不理解,农机手是一种服务,怎么去成立合作社呢?况且当时中央对农机合作社的登记还没有明文规定。苏立胜却提出自己的观点,有形是一种产品,服务也是一种产品,成立农机合作社能更好的服务三农,推动农副产品的健康发展。后来瑞安出台了扶持农机合作社发展的优惠政策,瑞安的农机合作社便顺理成章成立起来了,当时在全国来说都是较早的。2005年,茅临生副省长到瑞安检查春耕备耕工作时,对农机专业化服务表示赞赏,因马屿一家农机合作社有7个社员,他说了一句话,7个人干了1000个人的活。后来,有很多农机手都来找苏立胜,要成立合作社,但苏立胜觉得这样做很可能会造成一种无序的竞争,对农机专业化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便想着能不能把合作社联合起来,避免合作社之间的恶性竞争。那时瑞安有将近60-70家合作社,他便以农机合作社为主,开始筹建全市性的合作社协会。这时,刚好到瑞安挂职的陈林副市长提出要筹建瑞安市农村合作协会,但根据社团登记条例,同个地方不可以成立两个相类似的社团组织,那么,合作社协会的筹建工作也就搁置了。

  2006年3月28日,瑞安市农村合作协会成立,不久,发现一个问题,因为协会机构庞大,干活的人却没有,而且真正懂合作经济的人也没有。当时陈林副市长在网络上搜索,无意间找到苏立胜的博客。一个周六下午,苏立胜的QQ在嘀嘀嘀、嘀嘀嘀地响,有人要加好友,苏立胜问是谁,对方回复是瑞安市政府副市长陈林。苏立胜感到惊讶,市长怎么会找到自己?陈林副市长说你能否来下他办公室。后来苏立胜真去了陈林办公室,两人坐下来一聊就聊了两三个钟头,聊合作社以及三位一体的、聊农协的事情和想法,他发觉陈市长的思维方式与自己不谋而合,陈市长说合作社必须要横向联合,还必须要纵向的形成一种组织体系,横向功能要扩展,纵向要互相联合。这个想法就跟自己很相近。陈林要求苏立胜帮忙一起搞,于是苏立胜就被农业局指派到了农协,成了农协里一个主要干活的人。主要工作是帮助一些合作社改制,改制成综合性的,又帮助设计整套的章程制度,经常一干就是通宵。后来曾有人开玩笑说,陈林是总设计师,苏立胜是操盘手。那时瑞安市农协的成立在当时引起了全国性乃至国际上的关注,各地的专家学者纷纷前来调研,为此,省委副书记周国富专门为瑞安农协做了很长的批复,充分肯定了瑞安农协的这种探索。但是农协在运行了将近一年时间后,由于种种原因,在2007年3月份停止了运作。面对这种状况,苏立胜开玩笑地引用《桃花扇》里的一句唱词:“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并总结出失败的经验,第一农协是先天不足,基础不牢固,跟农民有距离关系不紧密。第二农民参与性不够,农民仅作为演员,而没有成为导演或是主人。第三章程制度很好,但执行力不强。第四仍存在计划经济思维,理论的多,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去设定协会章程。

农业合作社要联合发展

  农业的发展还是要合作化,这是苏立胜一直坚信的,但要转变思路,农协工作的最终停滞也让他看到农业合作发展不能单以农业部门的角度去看,而是要按照农业合作应该有的发展方向来干事情。2007年10月,苏立胜回到了农业局,他想重新筹建曾经搁置的瑞安市农业合作社联合会,便向领导提出建议,2008年1月,瑞安市农业合作社联合会正式成立。当时,他几乎是一个人在那里搞,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联合会的运行和指导工作上。他吸收了农协原有一套好的正确经验,也吸取了农协的一些失败教训,比如不高调宣传,不搞虚理论,把事情做在实处,扎根到农民中去。因为合作社联合会一定要农民来负责,应该是农民的合作社联合会,而不是政府部门的联合会,理事会成员至少有2/3以上的农民参与,会长和秘书长必须由农民来担任,并且在章程里面规定了,当时领导对苏立胜的思路和想法也非常支持。他引用林肯的一句话,“有农民组成,有农民控制,有农民利益”。用这三“民”主义来搞瑞安的合作社联合会,才能使农民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苏立胜觉得制度的设计,首先要考虑能不能执行,其次才考虑制度本身合不合理,执行不了,再合理的制度也没用。苏立胜参照罗伯特议事规则对协会设计了一系列的管理方法,在合作社联合会运行的三年时间里,章程修改了两次,遇到问题就修改章程,把章程当成宪法一样,而且章程后面有6个基本法,包括理事会的议事规则,召开理事会议则实行六步法,提议、复议、阐述、议题、讨论、表决,都是非常详细和具体的,真正形成了一整套能够执行的制度。

尾声

  苏立胜对三农问题的探索不仅仅是因为工作关系,还有一份喜爱在里头,有时候到杭州出差,会去找大学里的老师聊天,一聊就是3、4个小时,而且还经常把自己一些好的想法发到博客上去。凭着这股劲,苏立胜对三农问题的思索今后将会更加广阔。

浙ICP备14000666号-4
最佳浏览分辨率: 1024×768 . 浏览器版本请用 Internet Explorer 6.0 以上
版权所有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瑞安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