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本地建筑业发展建言献策——2015年市政府与市政协领导班子首次集体协商会
更新日期:2015-07-23 11:11:20
7月21日下午,2015年市政府与市政协领导班子第一次集体协商会议在市政大院多功能厅召开,专题协商扶持本地建筑业发展问题,这意味着今后我市的建筑业发展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并加快建筑业转型发展和改善发展环境。
当日下午15时许,市政大院多功能厅里,市政府、政协领导班子和部分政协委员、市直机关及建筑行业相关负责人等50余人参加会议。与平时会场不同的是,市政府和市政协领导相对而坐,面对面发言。
据悉,目前我市建筑企业呈“低、小、散”状态,缺少龙头企业,全市现有各类建筑施工企业共72家。其中:房建施工企业36家,市政园林施工企业32家,交通工程施工企业3家,水利工程施工企业1家。其中:1级资质企业6家,2级资质企业14家,3级资质企业17家。
2014年我市建筑业完成总产值84.95亿元,比上年增长19%,建筑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6.23%,完成利税4.78亿元,占全市税收9.6%。但与省内的东阳、上虞、象山等建筑业大市(县)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与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不够相称。同时,我市的建筑业也缺乏综合竞争力,去年在本市以外的地方承揽业务仅5.48亿元,占总产值6.45%,只有房屋建筑企业在本地有一些竞争力,其他企业在本地接不到业务,到外地承揽业务更难。对此,建筑行业反映强烈,也引起了我市部分政协委员的关注。
市政协课题调研组之前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专题调研,对我市建筑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调研组人员认为主要是建筑企业发展意识不强,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政策环境欠佳,市场引导乏力;缺乏产业规划,难以做到未雨绸缪;缺乏金融支持,企业处境艰难;面临债务危机,法律支持乏力等。
同时,调研组成员对我市建筑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认为市场空间巨大,建筑业发展不能放弃;利用民间资本,接轨新型建设模式;依托各地瑞安商会,开拓外地建筑市场空间;实施公平政策,扭转竞争劣势。
“要重视调查研究,明确发展路径,针对我国的产业导向、税收营改增、PPP模式进行宏观研究,为政府扶持见这也加快发展,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提供参考”、“着手制订建筑业发展规划,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根据瑞安建筑业实际情况,研究制订建筑业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十三五’规划”、“明确激励政策,引导企业做大做强,重视人才培养,改善融资、税收、社保等发展环境,鼓励企业上市”、“筹建建筑业总部大楼,搭建产业平台”等……市政协领导、委员及建筑行业相关单位负责人纷纷就促进我市建筑业发展提出许多建议与意见。
随后,市住建、人力社保、财政地税、招投标办公室等部门(单位)负责人就市政协领导等提出的有关问题作情况说明,并协商提出工作思路及举措。市政协领导们一边聆听,一边仔细做记录。接着,大家还围绕会议主题开展了协商讨论。
市委常委、副市长冯金考对建筑业发展的基本判断、建筑业发展基本方向和下步基本思路作了发言。他说,近年来我市的建筑业呈快速发展的态势,要修订完善扶持建筑业发展的政策,强化政策对建筑业的引导;我市的建筑业要立足本地,加快外向,鼓励本地的建筑企业走出去,还要把在外的企业引进来,有关部门要加强牵线搭桥的工作;下步要强化政策对建筑业的引导,规划要慎重,要进行深入地调查论证;同时要强化服务引导、对建筑业监管及与建筑企业进行对接等工作。
市长陈胜峰对市政协领导们提出的建议与意见予以充分肯定。他说,市政府与市政协领导班子集体协商会议这项制度意义大、沟通深、成效好。以新视角重视本地建筑业发展,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与瑞安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比重高、潜力大、带动强、就业多,不仅事关经济发展,而且事关社会和谐,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引导和支持,真正将建筑业打造成为我市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以新政策扶持本地建筑业发展,编制发展规划、完善政策文本、应对税收新政、强化人才培育;以新举措优化本地建筑业综合发展环境,优化招标环境、建设环境、审批环境和融资信用环境。
陈胜峰表示,总之,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政府和政协领导班子集体协商制度,拓展协商内容、丰富协商形式、增加协商密度、提高协商成效,同时恳请各位主席和各位委员发挥好政协“智囊团”“人才库”作用,一如既往地支持政府工作,共同推动瑞安赶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