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谊报》持续关注瑞安市政协献策城市治堵治乱
更新日期:2017-08-10 09:38:39     

导语: 7月27日和29日,省政协《联谊报》对瑞安政协城市治堵治乱调研课题和集体协商会议情况进行了持续报道,并用较大篇幅选登了调研报告内容。


瑞安市政府市政协开展领导班子集体协商

市长主席共话治堵

1502329137063091941.jpg

日前,瑞安市政府和市政协召开领导班子2017年第一次集体协商会,专题协商瑞安城区交通治堵治乱工作。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瑞安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和交通管理滞后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市政协为此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建议以温瑞平原一体化发展为着眼点,优化城区交通总体规划;以路网互联互通为目标,力补城市道路设施短板;以强化保障服务为着力点,增强公交出行吸引力;以长效管理机制为抓手,推进交通精细化智能化管理;以资源挖掘利用为突破口,构建布局合理的停车网络。

会上,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瑞安当前交通治堵治乱综合整治工作情况及下一步打算。市综合执法局、公安局交警大队、交通运输局、住建局等部门负责人针对政协委员提出的问题进行表态发言和说明。

市长麻胜聪表示,面对面交流,营造了良好的沟通氛围,有效提高了政府的决策水平。下一步,要统筹谋划,规划引领,结合老城有机更新、大拆大整等工作,缓解老城区交通压力;加大力度,完善设施,建设网状的城市交通线路,打通背街小巷,使小线路形成微循环;强化公交优先发展,提高公交服务质量,倡导市民绿色出行;实施精细管理、智慧管理,建立健全交通堵点乱点整治管理机制;强化组织保障、机制保障、资金保障和舆论保障,明确问题、任务、责任清单,形成合力,解决交通拥堵等问题。

市政协主席管秀云提出,要发挥职能部门的主力军作用,狠抓治堵工作落实,推动瑞安交通治堵工作取得新成效;发挥政协委员的独特优势,深度参与交通治堵,积极建言献策;发动各方面力量,营造全民参与治堵的良好氛围,为推动瑞安城市交通治堵工作取得更大成效贡献力量。


交通治堵治乱  城市转型 “必破之题”

1502329234696095966.jpg

城市交通拥堵不仅是城市管理问题,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是城市转型的“必破之题”。近年来,瑞安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围绕城市交通治堵治乱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比照城市转型发展要求仍有不少差距。


城区交通拥堵的原因分析

城区交通路网不完善。一是城区外环线未闭合。即滨江大道—滨海大道—瑞枫公路三条城区外围交通干道尚未完全闭合,主要是滨江大道四期工程西延伸尚未启动建设,无法与飞云江五桥连通,同时其东延伸道路规划建设不够合理。二是城区内环线不通畅,导致道路卡口多、次干路和支路分流作用弱化。同时,部分封闭式管理住宅区非法阻断城市道路。三是道路交叉口设置不科学。部分道路交叉口未渠化或进口道未拓宽,影响道路通行能力。

公共交通发展滞后。一是公交出行比例低。目前城区公交出行比例约为10%,比全国城市平均公交出行比例低了10%,且因交通拥堵等因素影响,公交日均运客量呈下降趋势。二是公交站场规划和建设滞后。目前城区公交站场共有9个,只有客运中心、南门2座公交站场建设相对规范,占地2.9亩的牛伏岭公交站场尚未正式建设,其余全为临时公交站场,多数位于村居闲置边角地或路边,相关配套设施比较简陋。三是公交线路设置不合理。四是公交服务质量不高。

交通管理能力建设不足。一是合作机制不到位。城区交通治堵工作涉及多个职能部门,而相应的统筹合作机制还不健全,没有发挥交通治堵综合协调作用。二是精细管理不到位。交通设施缺陷排查整改不及时,比如交通标志标线缺失、信号灯设置配时不合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隔离设置不合理等,导致交通拥堵。三是要素保障不到位。科技强警建设滞后,交警力量也须加强。

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水平低。目前城区共有5万个停车位,其中道路临时停车位1.28万个,建筑工程配套设施停车位3.59万个,社会公共停车位1558个,而城区汽车保有量超11万辆,停车位与机动车之比为0.45∶1,远低于国际通行的1.15~1.3∶1的标准。


改善城区交通拥堵状况的几点建议

以温瑞平原一体化发展为着眼点,优化城区交通总体规划。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在新一轮的城市规划编制和修订过程中,要牢牢抓住“温瑞平原一体化发展”这个关键点,充分体现交通道路及配套设施规划的前瞻性,预留足够的拓展空间。二是重视“前车之鉴”。新区规划建设要综合考虑交通组织、停车需求。建议把地下公共停车场规划列入公建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特别是学校停车场建设要同步考虑职工车辆、学生接送车辆、社会车辆等停车需要;新建道路交叉路口设计要科学合理,交叉路口车道设计要预留足够空间,过街地下通道也要同步规划,避免“十字路口”经常性拥堵。三是狠抓规划落地。

以路网互联互通为目标,力补城市道路设施短板。一是加快优化路网框架。构建城区外环线,畅通城区内环线,增设片区微循环。二是加快改造拥堵路段,将拥堵路段治理纳入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每年发布城区“十大堵点黑名单”,要求责任单位集中力量攻坚,实行“销号管理”。三是加快完善慢行系统。将断断续续的城市慢行系统“连网成环”,鼓励市民步行和自行车出行。

以强化保障优服务为着力点,增强公交出行吸引力。一是强化政府扶持,及时研究解决公交运营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二是完善公交站场布局。着力构建“一核多点”公交站场格局,推动城区公交线网设计更加合理、运营更有效率。三是优化公交线网结构。建立“快、干、支、微”公交级差网络,优化公交线路设计,解决部分站点重复率过高、部分区域公交运营空白等问题。四是提升公交服务质量。建议启用“移动公交电子警察”等设备,实时抓拍公交站点乱停车行为,提高公交运行效率。

以长效管理机制为抓手,推进交通精细化智能化管理。一是构建常态治堵机制。要建立健全城市交通治堵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领导层面要经常性牵头研究治堵难点问题、重要事项等,推动工作落实。进一步明确市治堵办的机构职责,充实专业力量,使之适应当前治堵形势,发挥统筹谋划、组织协调的作用。二是狠抓交通精细化管理。针对交通设施缺陷发现难、整治难问题,开展交通设施精细化排查整治;针对城区道路乱开挖、施工不规范问题,尽快搭建道路维护工程统筹管理平台,避免多头审批导致路面反复开挖。三是深化交通严管严治。重拳整治“四小车”,继续加强重点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治理,积极推进共享单车管理。四是加快智能管理转型。坚持科技强警,推进交通指挥中心提升与建设,引进更多智能管理设施,加快“人海战术”向非现场执法模式的转变。

以资源挖潜利用为突破口,构建布局合理的停车网络。一是培育停车服务产业。系统研究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等问题,出台扶持公共停车场建设的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建设。二是加快停车位建设。将地下空间开发作为城区停车场建设的优先选择;新建住宅区要配足停车位;交警等部门应当提前介入城市商业综合体规划建设停车设施,帮助优化进出口设置,以防成为新堵点;旧城区要利用国有土地危旧房改造等方式,优先补建停车位。三是加强停车位管理。将机动车停放收费管理作为治堵的重要手段,积极借鉴先进城市经验,完善相关政策文本。四是推进停车位共享。

浙ICP备14000666号-4
最佳浏览分辨率: 1024×768 . 浏览器版本请用 Internet Explorer 6.0 以上
版权所有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瑞安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