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风采
根在农村 本为农民——记市政协委员周连道
更新日期:2017-11-28 09:57:51     

 

        “根在农村,本为农民”,这八个大字镶嵌在云周卫生院门诊大楼的门面墙上,让人有一种亲切感。在采访中,我了解到其中的故事和缘由,从心底涌上了一种感动。这种感动来自院长周连道的承诺,在他的基层卫生工作生涯中,二十五年如一日,带领职工扎根农村,服务农民,演绎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171127155807.jpg

“我是农民的儿子,就应为家乡卫生发展尽力。”

 

        周连道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4岁那年,他痴迷武术,远赴嵩山少林寺学艺,不料艺还未学成,手却受伤骨折了。几经周折,他骨折治愈了,却因治伤与郭氏正骨第六代传人、中华骨伤医学大师、“正骨泰斗”——郭宗正先生结缘,拜他为师,学习中医正骨。3年从未回过家的他,学成归来后在家乡开设诊所,为当地骨伤、风湿、疼痛及颈肩腰腿痛等患者诊疗,从此踏上了扎根乡村的行医之路。

        行医路上,他始终把“根在农村,本为农民”铭记在心。多少年来,他已记不清为多少贫困、五保户或是残障患者解除病痛并减免医疗费,也记不清为多少费用不够的村民,垫付了医疗费用。在自己开诊所的几年间,他每年为患者减免的诊疗费不少于数千元。

        1995年,因为医术精湛,周连道被云周卫生院聘用。转到卫生院坐诊后,他为患者垫付费用这个“习惯”,也一直延续下去。2015年上半年,文成的鲁女士因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骨质增生找到了周连道,刚来就诊时根本下不了地,收治后情况有所好转,但此时鲁女士却想出院。在得知她因经济困难无法继续就医,他二话不说,为她交了3000多元治疗费,让其安心住院治疗。一个月后,鲁女士开开心心地康复出院,并很快能够正常参加田间劳作。半年后,她还了3000元。此后,鲁女士就经常来看望周医生,每次总会带点土特产或介绍几个病人过来求诊。

        他不仅在医疗费用上尽量为家境困难的患者减轻负担,而且对前来求医问药者总是细心照顾;对需上门出诊的突发患者,无论是白天黑夜或路途远近,总是及时安排巡诊;对无人照顾的患者,他还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照料。

        2003年,云周卫生院的房屋鉴定为危房,业务发展受到影响,人心涣散,频临解体。面临危机时刻,大家想到了周连道,他不仅技术过硬,而且为人正直,就一致推荐他担任院长。“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周连道心中清楚,这个院长难当。

        “你有技术,有市场,办个小诊所,一年赚个百十万不成问题。去当什么院长?”来自亲友的压力也很大。确实,他继承祖学,融各家之长,医疗品牌已经形成,不少外地病人都慕名而来。

        “医院不能解体!”周连道力排众议,在市卫生局、当地政府领导和医院职工的支持下,决定担任院长。接手后,他带领职工走出困境,近几年的云周卫生院医疗设备从无到有,医疗用房从小到大,打造成为当地群众认可与信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把“根在农村,本为农民”的院训,融入每个医务人员的医疗实践中;细化公共卫生服务,为云周及周边地区的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院危房严重影响了业务的持续发展,必须拆建,但数百万的资金可不是小数目。2005年,面对国家资金无法到位的情况下,云周卫生院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实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后来,医院通过职工自筹资金及向社会借款等方式,开展医院建设、人才引进、设备添置等。从2006年开始,新院基建工作全面启动。2008年,医疗面积2500平方米的6层医疗综合大楼落成,给医院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由于抓住了难得的机遇,云周卫生院取得了新发展。2016年,门诊量、住院病人数量都达到了乔迁后的新高,医院服务项目不断扩大,医疗品牌享誉城乡。

        面对卫生院新的发展,周连道侃侃而谈,心中充满期盼。但在他的心中,也有困惑与不安。目前群众对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的要求越来越高,停车难、用房紧等民生问题,时时牵动他的心。作为政协委员,他积极参政议政,在每年两会上提出了《落实政策   鼓励扶持民办卫生院发展》《关于民办卫生院在运行中面临困难的建议》等提案,数据翔实,分析到位,得到政府和社会群众的好评。

 

“这是父老乡亲的需要,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

 

        云周卫生院有一个残疾康复治疗中心,是浙江省“残疾康复进社区”的示范点,在社会上反响很好,新闻媒体曾专门进行报道。“免费的,定期为残疾人员提供服务。”周连道的介绍引起了我的兴趣。

         “这是下肢康复器,可以根据康复人员的身体机能设置阻力,训练腿部肌肉。旁边的是肩关节回旋训练器,对上臂肌肉恢复有好处……”周连道一一介绍,这里康复设备应有尽有。更令人感动的是 2014年医院专门投入22万元,建造电梯方便残疾人行动。医院还配备3名康复护理人员,每周三天定期开展康复活动,给辖区残疾人提供免费的康复服务。

        提及创建该中心的初衷时,周连道笑着说,其实建设康复中心需要场地、资金,更需投入人力,这不是硬任务。但他认为,这是父老乡亲的需要,是政府的惠民工程,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

        在医院发展中,他总是告诉职工应首先考虑群众的需要。多少年来,周连道带领医务人员定期为老年人、困难群体、新居民,开展免费体检和义诊活动。仅2016年,他们就连续在港瑞新玉海、塘下、平阳坑等地举行了6场义诊活动,接诊人数近千人次,并免费提供膏药、外用药酒及伏茶。

 

“关注社会,这是我的职责!”

 

        周连道很忙,不仅仅是病人多的原因。自从担任医院院长和政协委员以来,他需要关注的事情就更多了。医院需要持续发展,社区群众的医疗卫生和环境治理、弱势群体的保护,都是他关注的内容。

        “作为一个优秀政协委员,你有没有压力?”我的问题有点唐突。

        “你说呢?”他憨厚地笑笑,把球踢了回来。

        我们很快进入了实质的探讨。在医养结合的话题中,我们很快找到了共识。他曾多次深入社区调研,也与卫生、民政等部门进行沟通,得到了不少帮助和启发。在政协会议上,他提出《医养结合——未来养老服务行业发展的方向》的提案,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在2015年两会期间,面对媒体的采访,他说:随着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老年人慢性病多发已成为普遍现象和社会问题,养老环境所需的不单单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更要体现出“老有所医”。建设以养老、治疗和护理一体化的医养结合模式,是今后养老服务行业的必然趋势。

        在履职过程中,他对于每个提案都很认真。作为基层卫生管理人员,他对于医养结合有切身体会,也有自己工作上的优势。在医院发展规划中,周连道已融入了医养结合的内容,争取在今后几年时间,把养老与公共卫生服务有机地结合,打造新型的医养服务中心,造福于社会。

        从2010年担任政协委员以来,周连道就一直非常关注群众热点问题。他曾经与其他政协委员专门就增开城乡公交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分析开通公交线路的必要性,督促政府及时采取措施,方便群众出行。经过几年努力,我市公交线路的选择越来越多,市民出行也越来越方便。

        2014年以来,周连道曾经多次到当地沿河两岸养猪场调查。看到一条条污水排入河流,心中很不是滋味。经了解,养猪的人大部分来自外地,经济困难,马上搬迁又存在种种困难。面对实际,周连道和当地人大、政协代表多次与他们沟通,协调解决。同时,在多次会议上提到并参与五水共治的调研视察,为当地政府治理环境出谋划策。

        现在,沿河两岸养猪场基本搬迁了。“黑臭河”已成为历史,看到河水重新变绿,两岸绿树成荫,周连道心中是说不出的高兴。

        20多年来,周连道扎根农村,服务基层,如鱼得水,收获了不少荣誉。面对腾讯网记者的采访,他坦言:受益于社会,就应加倍反哺社会。作为一名基层卫生工作者,一名政协委员,既是一份荣誉,更需要勇于担责、为民服务。只有化责任为动力,把基层农村卫生服务工作做精做细,才能让更多乡亲满意!

 

浙ICP备14000666号-4
最佳浏览分辨率: 1024×768 . 浏览器版本请用 Internet Explorer 6.0 以上
版权所有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瑞安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