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底,全国妇联等九部门共同印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城乡发展、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在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家长学校,城市学校建校率达到90%,农村学校达到80%。
家长学校,顾名思义,就是家长参加学习、培训的地方。通过家长学校的活动,可以使家长及时了解当代教育的动态,进一步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我们瑞安素有“理学名邦”、“东南邹鲁”之美称,现正大力推进融合发展,打造至美教育。
通过调研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家长期待“上岗培训”,但资源提供捉襟见肘。针对“我们举办家长学校培训活动您是否愿意参加?”问题,参与调查的1452名家长中1165名家长表示“愿意”,占了80.23%,“愿意但没时间”的257名,占比为17.7%。当然也有个别家长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调查中选择“不愿意”的有30名,占比为2.07%。虽然家长很期待社会上有家长培训机构,让他们上岗培训,但是,我市家长教育培训严重缺失,除了市妇联携手市图书馆一年偶有的几次有关家庭教育的公益讲坛活动,就鲜见其他组织了。
(二)学校设有家长组织,但作用发挥极为有限。一直以来,大家的共识是学校是培育学生的场所,但并没有培训家长的职责,所以很多学校即使成立家长学校最多也是开学初成立校级家长委员会和班级家长委员会。然而,校级家委会从没开展活动,班级家委会也仅仅是几个家委协助班主任做些班务工作,或是认为班级教师安排不理想时代表全班家长到学校提出换教师等作用。可以说严重违背了设立家委会的初衷。学校层面一般组织一学年开一次家长会、作一次家访,偶尔做得更理想些,就是给一年级或六年级的家长举行“幼小衔接”或“中小衔接”的培训指导。
(三)家长培训有所开展,但内容形式过于单一。窥一斑而知全豹,如上所述,实际上很多学校是错误地将家长培训等同于家长会和家访。因为没有家长学校的机制要求,往往很多时候工作会简单化,所以家长会的内容没有根据学生年级特点及家长的需求有系统的序列化,随意性大。学校开设其他培训的更是少之又少,没有想法的不用说,想开展的也因缺师资缺课程而搁置。尽管市教育局近几年大力推行了“春雨家庭教育讲座”进校园活动,但这项活动比较倾向于照顾农村学校,城区的学校较难以顾及,同时毕竟僧多粥少,满足不了全部学校的培训需求。
为此,李海鹰委员建议:
(一)领导重视,理顺关系。市政府及教育局、妇联等相关部门要立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的高度,立足优良家教家风建设和中华传统美德传承,结合“加快融合发展,打造至美瑞安”等我市全局性工作,对接教育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我市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具体工作,高度重视家长培训及家长学校创建工作。建议家长学校由教育行政部门主管,而妇联主抓社会层面的家庭教育。比如,社会家庭教育培训班、社区家庭教育学习会、家庭教育缺失矫正等工作。努力形成全社会重视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出台政策,列入考核。由市政府牵头出台我市“家庭教育、家风传承及家长学校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部门、社区、学校的相关职责。市教育局将家长学校创建情况、开展教学培训活动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对学校校长的考核评估。
(三)全面实施,鼓励创新。学校是家长学校建设最直接最具优势最有实权的机构,相关部门要责成学校全面开展家长学校创建工作。在创建过程中鼓励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筹谋规划,组建机构。精心创建优化的家教网络机构。学校要创立家长学校领导机构及家长委员会。用心组建稳定的专兼职家教师资队伍。精选部分素质高的在职教师、邀请家庭教育机构的专家、有丰富家教经验的家长及学业有成的校友兼任家长学校教师。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并组织专题研讨,保证师资质量。细心制定各类常规管理制度。实行点名签到制度。制定档案材料收集制度,做到健全家长学校档案(包括纸质和电子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家长学校要和家长取得密切的联系,每次授课后,认真做好家校的信息交流工作,也可通过家访等形式了解授课的情况,为以后的授课改进提供依据。落实考评制度,建立考核、评比、表彰制度,评选优秀家长或学员。
开展活动,多管齐下。对接家委,实现互动。先成立班级家委会,再成立年段家委会,接着召开家长代表大会,成立校级家委会和校级家委会常务委员会。特别是常务委员,精心挑选、联系一些担任部门领导、热心教育事业和关心学校发展的家长来担当。搭建平台,促进交流。开办“家长学校”校园网栏目。在网站上发布家长学校的活动,将家长学校的学习内容及视频、优秀的家教论文等发入网站供家长学习交流。开展家长学校优秀学员评选活动,家长学校要制定优秀学员评选表彰办法,通过优秀学员的评选,树立家庭教育良好的典范,助推家长提高教育素养。落实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近孩子,近距离多角度全方位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学习与生活状况;让家长深入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和教师的师德师能。也让家长了解教师工作的艰辛和不易而加强对学校教育的配合与协助,真正实现家校联手共促学生发展。聚焦课程,落实培训。丰富家长学校授课内容及活动形式,加强授课内容的针对性,能使家长学校的授课增强吸引力和实效性。学校努力设置家长所需课程,要求授课教师从学生的需要、家长的需要出发,丰富授课内容和活动形式。
“学校教育单方面是孤独的,也是有限的”,“家长一落后,教育就危险”。我们应本着对孩子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国家负责的态度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做好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让家长与学校、社会一起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