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市政协主席管秀云率队调研历史文化街区修复与保护等工作。市政协副主席倪希杰、秘书长项贻康,市政协文化文史委、玉海街道、市名城建设中心以及城乡规划设计院等单位负责人随同调研。
管秀云一行先后来到玉海街道忠义街、第一巷、环西山片、会文里等地,实地了解玉海历史文化街区改造、老街综合治理和保护修缮、环西山团块规划等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市城乡规划设计院介绍玉海历史文化街区概况、保护方案等相关情况,与会人员围绕保护方案积极发言,深入讨论。
据悉,为了更好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传承历史文脉,2016年启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该规划在原四大历史街区的基础上,扩大街区保护范围,新增两个历史街区,形成公园路(更名为玉海楼)历史文化街区、西山历史文化街区、会文里历史文化街区、浦后历史文化街区、丰湖街历史文化街区、第一巷历史文化街区。2017年,公园路历史文化街区一、二期工程启动,2018年底完工,开街后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2018年会文里历史文化街区工程启动。2019年8月公园路历史文化街区三期启动。2019年9月,国旗教育馆建成开馆,成功打造国家级红色文化名片。环西山环境整治提升工程等即将上马,名城保护全面开展。为此,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三大名城之一“文化名城”的重大举措,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工作有序开展。
调研中,管秀云充分肯定了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后指出,下一步要更好地将保护与更新、传承与创造有机结合,进一步整理挖掘传统历史文化,把文化元素、文化韵味、文化氛围融入城市发展,进一步增强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位,让城市的文化力、美誉度转化为发展的竞争力,为“至美瑞安”建设增添富有浓厚历史文化内涵的精美城市名片。
管秀云强调,要注重守底线控尺度,守住名城发展底线,把握老城有机更新尺度,最大限度守住历史地段保护范围和协调范围的底线,确定旧城改造范围、方式、时序等,合理把握更新尺度。要注重活资源强功能,活化利用老城资源,实现老城多元功能复合,最大限度整合用地空间,活化历史城区、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激活地区活力,注入新型业态,突出休闲旅游,实现老城复兴。要注重传承历史文化脉络,老城特色空间塑造,最大限度保持老城整体格局和街巷空间、自然景观,保护历史建筑和历史事件,传承瑞安优秀历史文化,打造融合历史底蕴、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公共活动空间。要注重抓整治提风貌,最大限度借助环境整治契机,展现老城特色历史风貌,提高居住生活水平,改善社会环境,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突出宜居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