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层组织,加快推进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被提上议事日程。9月24日上午,瑞安市政协十三届十九次常委会议在市政大院多功能厅召开,市政协与市政府就此议题举行专题协商活动。市领导管秀云、林增丰、倪希杰、钱定荣、吴功宜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协商活动。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城市社区治理作为创新社会管理、夯实基层政权、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积极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有关精神,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各类保障,推动城市社区治理取得新成效。据悉,我市现有街道办事处12个,城市社区39个,基本满足城市社区治理工作需要,城市社区治理组织领导不断强化、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工作水平不断上升。
但由于社区结构、基础设施、政策制度等原因,我市城市社区治理仍存在不少困难和短板。据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组建的课题调研组介绍,其困难和短板主要表现在:治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党建引领作用不够明显;社区设置不够科学;办公用房、办公经费保障不足;社会组织参与不足等。
课题调研组建议,将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作为“城人产”融合发展的关键着力点,逐步实现社区治理与产业、城市发展步调一致,打造更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社区生态系统,助推我市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一要完善治理体系,凝聚社区治理合力。落实主体责任,细化政策标准,完善配套考核。二要明晰发展目标,调整社区职能定位。完善城市社区规划,推动社区减负增效,完善社区运行机制。三要强化综合保障,支持社区高效运行。强化社区队伍、经费和场地保障。四要加强公共服务,优化社区治理成效。积极培育社会力量,提升智能管理服务水平,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和激励宣传机制。
在协商讨论时,市政协委员洪汝逢、林栩、蔡余萍等畅谈了加快推进我市城市社区治理的各方面情况,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建议。他们建议,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办公场所和经费投入的保障,推动社区减负增效;加强和完善社区的运行机制建设,规范社区运行是当务之急;社区规划要进一步完善,明确区域范围和职责范围等,提高城市社区治理水平。
副市长林增丰和与会的市委政法委、市民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有关负责人,针对调研报告及发言人员的建议分别作了回应和说明。
林增丰表示,委员们提出了精准的建议,下步市政府将积极谋划,力争能出台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三年行动计划,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对社区治理进行协调,加快推进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
市政协主席管秀云指出,加快提升城市社区治理工作水平,是社会关注、百姓关心、政府重视的热点问题。推进城市社区治理,市政府要切实发挥主导作用,在体制机制建设、目标规划制定、综合保障支持、工作督查问责等方面要有真正管用的办法,才能不失时机地推动我市城市社区治理各项工作落实见效。
管秀云希望,凝聚城市社区治理的思想共识,切实把城市社区建设与治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重视研究解决城市社区治理的重大事项和重点难题,采取有力措施,推动落实见效;激发城市社区治理的动力活力,真正发挥“三社联动”在城市社区治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创新培育更多高质量社工人才、社会组织等,不断夯实社区治理的组织基础;做深城市社区治理的基础工作,要狠下“绣花”功夫,解决我市城市社区治理的普遍性难题,特别是社区居委会、业委会及物业公司的统筹协调难等问题,推动我市城市社区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