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的改造提升有利于城市面貌的改观,有利于居民提高生活品质。但它一直是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点、难点问题,更是备受各级政府重视的民生问题。目前,瑞安市的老旧小区改造政策十分优惠,居民呼声也很高,但是改造进度仍然缓慢,其中存在什么原因,市政府该如何推进,引起了市政协委员的热议。
10月15日,瑞安市政协《榕树下》电视栏目拍摄民建瑞安市基层委员会议政专场——“老旧小区改造 让生活更美好”,邀请市政协委员、相关部门共议老旧小区改造话题,探讨如何提高居民改造老旧小区的积极性,助力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顺利快速地推进。
“我市老旧小区量多面广,大多兴建于上世纪80、90年代,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有37个,约1.8万户,建筑面积约180万平方米,主要分布在安阳、玉海、锦湖和莘塍街道等地。房屋大多数是砖混结构,建材质量标准低,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居民生活体验感非常差。”随着瑞安市政协常委、民建瑞安市基层委员会主委金丽云对我市老旧小区现状的介绍,当天的协商活动拉开序幕。
现场,来自于清泰小区、文化小区、天成小区三个小区的业主代表首先阐述了小区在改造中碰到的痛、难点。他们说,“小区内水质差、排污不畅通、外墙面脱落,老旧小区没有维修基金,改造迫在眉睫。可是,居民对改造提升的出资承担比例意见较大,水、电路改造,路面开挖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等问题,导致改造进度没有实质性进展。”
针对我市老旧小区改造的现状,参加协商活动的市政协委员深刻剖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瑞安市政协常委、民建瑞安市基层委员会委员、浙江合一律师事务所副主任朱伟方说,“历史欠账较多,改造任务很重,面临着房屋严重老化、公共配套设施不足、违章搭建较多、建筑资料档案不全等问题;政策的灵活性不足,我市城镇老旧小区的改造需要自筹资金达到100%,加大了改造的难度;改造手续繁琐,包括从意愿到审核共有五、六道手续,降低了居民改造老旧小区的积极性。”
“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资金筹措问题非常突出。业主出资意愿低,认为老旧小区改造主要是政府的事情,等、盼、靠政府来解决问题。即便有强烈的改造意愿,也不愿自己出资,人人都在观望。”瑞安市政协委员、民建瑞安市基层委员会会员郑涛说,“业主需求多样化,意见难以协调统一,比如低层住户急需解决地下管网的分流及排水问题,高层住户则更急于加装电梯。再比如青年人想要健身场所、代收快递点,停车位等,而老年人则更希望增加养老娱乐中心,生活超市等便利居家生活需求。”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陈强针对政协委员提出的问题和疑问,对我市老旧小区改造政策进行了解读。一方面“围绕基础、改善提升”,我市老旧小区改造是“微改造”,是在小区原有的机理上进行改造。主要围绕补缺类、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四方面进行改造。另一方面以“共同出资、共同缔造”的原则,改造资金由居民自筹资金、财政补助资金组成,居民自筹按照补缺类、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改造内容出资比例分别为相应改造内容投资额0%、10%、20%、50%等。
如何提高居民改造小区的积极性,加快小区改造的进度,政协委员也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朱伟方建议,针对资金筹措难问题,一是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原则积极推动居民出资参与改造,可通过直接出资,使用(补建、续筹)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让渡小区公共收益等方式落实。二是提高政策的灵活度,降低对自筹资金到位率的强制性要求,拓宽自筹资金来源,允许后期物管收益抵扣,比如可通过后续停车位、广告牌等收入进行弥补,引入社会资本如银行融资等方式代替自筹资金,困难家庭可以分期付款或予以减免,提高筹资效率。
郑涛建议,出台改造行动计划,明确城镇老旧小区的具体分类和改造批次,优先启动解决基础设施落后、居民意愿强烈,迫切需要解决的,实行一区一案;学习上海市的先进做法,引进第三方建设机制,项目统一打包,购买服务,确保改造工作科学有序开展。
民建瑞安市基层委员会会员、市政公用工程建设中心副主任木德水建议,政策宣传入区、入户,最好是通过视频音频等不同形式输出政策信息,方便大家读懂政策,用好政策。精心做好样板示范引领,现在老旧小区改造是政府主推,居民观望较浓,这次有三个小区先行改造,应做好样板效应,切实把政府主动变为居民更主动。
市政协委员鲍颖提出,改造老旧小区,目的是提高居民的舒适度和幸福感,建议结合不同人群需求打造公共服务空间,比如增加老人儿童妇女可以综合使用的多功能室,希望改造规划设计时,能结合居民需求,提高有限空间的综合利用率,提升居民的舒适度和幸福感。
与会的其他市政协委员、民建瑞安市基层委员会员还建议,老旧小区改造要与瑞安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相衔接,保留历史文化元素、保留小区特色,加强文化融合,提高文化凝聚力;老旧小区硬件需要改造,物业管理等软性条件也要跟上,建立物业管理、小区业主委员会、社区街道三方联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