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政协常委会开展专题协商 构建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 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更新日期:2021-08-09 09:55:11     

义务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是必须优先发展的基本公共事业。8月6日,瑞安市政协十三届二十六次常委会会议在市政大院多功能厅召开,市政府与市政协就《构建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 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议题开展专题协商。市领导管秀云、池万松、陈良明、倪希杰、陈荣臻、钱定荣、吴功宜、黄陈跃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协商活动。

1631584175620078630.jpg

近年来,我市多措并举推动我市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注重整体规划,推动统筹发展,做好顶层谋划、调整校网布局、加大教育投入;创新办学合作模式,提升区域办学水平,组建现代学校联盟、实施集团化办学、开展“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加强教师合理流动,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教师队伍交流、激发教师内生动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1631584210617030153.jpg

市政协教卫体委员会认为,我市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也存在着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均衡、城乡差距难以弥合;乡村教育质量不高、闲置资源利用不足;改革配套政策不够完善,融合发展层次不高等问题。

1631584219118001240.jpg

市政协教卫体委员会建议,加强顶层设计、明确目标任务、构建改革框架、建立考评机制;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综合保障,完善教育投入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健全要素保障机制;创新管理模式,优化办学生态,实施精细管理、数字赋能和精品文化工程等。

1631584227483099121.jpg

1631584241431079473.jpg

1631584264748072220.jpg

1631584283351084363.jpg

在协商讨论时,市政协委员、调研组成员胡利盛、王安国、林初存、金文钦等畅谈了构建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各方面情况,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建议。他们建议,合理安排人事,通过“有力、有序、有效”的措施,让教师队伍真正流动起来,盘活优质师资使城乡均衡;推进办学一体化,打造“现代教育联盟”2.0版,形成我市教育治理的新品牌;调整校网布局,通过撤点并校的方式节约办学成本提高教育质量;根据交通状况、地理环境、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等因素通过撤点并校方式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等。

1631584300179077033.jpg

1631584320291038409.jpg

1631584332153048213.jpg

1631584342819001287.jpg

副市长池万松和与会的市教育局、财政局、人力社保局、南滨街道等部门、镇街有关负责人,针对调研报告及发言人员的建议分别作了回应和说明。

1631584358290020740.jpg

池万松表示,市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打造新时代教共体,以城带乡、以强带弱,出真招、出实招,去破解教共体发展中遇到的难题;研究制定教师校长交流制度、教师晋升和教共体考核评估等办法;镇街相关负责人要深入辖区学校走访调研,其他相关部门也要多支持教育,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发展和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市政协领导表示,一要以系统思维加强顶层设计。加强顶层谋划,强化工作统筹,认真研究符合我市实际的教共体创建路径,发挥瑞安优势,做实布局谋篇。二要以全新理念完善体制机制。着力破解教师流动、教师待遇、资源共享以及城乡之间、学校之间资源配置不合理、发展水平不平衡、教育供给不充分的矛盾,推进我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要以务实精神推进改革落实。要统筹协调抓好落实,强化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责任,打破校际壁垒,缩小校际差距,实现全市小学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推广和合成再造。

浙ICP备14000666号-4
最佳浏览分辨率: 1024×768 . 浏览器版本请用 Internet Explorer 6.0 以上
版权所有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瑞安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