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精彩回放|补短板促均衡扩优质,全面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更新日期:2022-02-16 18:43:05     

提案名称:《关于建设城乡教育共同体,推进我市教育现代化的建议》


提案人:民进瑞安市基层委员会


办理单位:市人民政府


2020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将“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列为年度重点工作。近年来,我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整体布局,加大投入,多措并举,使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大幅提升。但随着城市化不断推进,人民群众追求优质教育、公平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当前我市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校际差距较大、择校热等问题依然突出。


在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期间,民进瑞安市基层委员会就建设城乡教育共同体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一是全局谋划顶层设计,精准结对全覆盖。由市政府牵头,市教育局会同编办、人力社保、财政等部门,建立教共体建设工作小组,确定教共体的类型、数量,制定我市教共体建设总体方案;充分调研全市城乡各校的办学特点,立足实际、科学分类、全面布局,精准设计融合型、紧密型、协作型等不同模式的教共体,全面推进城乡全覆盖。


二是完善教师流动政策,资源共享共融合。要优先满足教共体内城乡优秀教师双向交流,确保教师交流质量,构建多层级交流机制,推进全方位交流。


三是优化机制提高待遇,优质均衡同发展。职称评聘、各类评优评先要向教共体内流动到乡村学校任教教师倾斜,放宽评聘比例优化激励机制,分类保障教共体建设的必要工作经费,单独设立交流教师专项荣誉等。

微信图片_20220217224259.jpg


该提案由市政府办理。在建议答复中,市政府表示,近年来,我市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补短板、促均衡、扩优质,全面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至美教育 学在瑞安”品牌初步形成。


具体政策、措施如下,我市精谋划强供给,高站位谋划,大力度投入,高品质引进,打造更加均衡的教育。


例如,近三年,我市累计投入财政教育经费82.9亿元,其中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8.05亿元,共实施项目81个,总建筑面积达50.1万平方米,可新增学位2.3万个,其中农村学校改扩建34所,新增学位1.29万个。我市深改革破难题,推进“现代学校联盟”,推广“互联网+义务教育”,探索“优质民办+”模式,打造更具活力的教育。


例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率先探索公办乡村学校委托优质民办学校管理模式,将芳庄乡学校、潘岱中学委托优质民办学校管理。其中芳庄乡学校委托新纪元教育集团管理办学效益显著,2018年该校一年级招生仅3人,2019年达90人,打造山区教育扶贫新样板。我市抓常规强队伍,落实教学新常规,激发教师内生力,培养高素质名师,向农村倾斜政策,打造更有质量的教育。


例如,深入推进“玉海名师”计划,加大“高精尖特”教育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近三年新招录优秀教师763名(其中双一流高校和硕士生等218人),1人入选全国乡村教师培养计划,3人获马云乡村校长教师奖,6人获评正高职称,9人获省教坛新秀,20人获温州市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新建名师工作室40个。


我市还细调研优谋划,推进“教育共同体”建设。出台《瑞安市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初步拟定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名单50对,其中小学30对,初中(含九年一贯制)20对,实现农村学校全覆盖。


浙ICP备14000666号-4
最佳浏览分辨率: 1024×768 . 浏览器版本请用 Internet Explorer 6.0 以上
版权所有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瑞安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