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平时如果没有阅读的积累,仅靠老师们在课堂的45分钟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建议百姓书屋需要跟学校阅读相结合。”
“针对留守儿童的阅读习惯,要从会读书、读好书、读乡音三个角度出发,通过环境设施、资源整合、任务驱动来提升和养成孩子们的阅读习惯。”
近日,平阳坑民生议事堂开展主题为“激活百姓书屋 助推乡村教育”的讨论活动。与会人员围绕如何有效利用百姓书屋开展留守儿童阅读活动,助力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等展开激烈讨论,为留守儿童养成阅读习惯,盘活百姓书屋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市政协社会法制委主任翁荣亮、平阳坑镇相关负责人和部分政协委员参加活动。
活动伊始,平阳坑镇人大主席余锋付致辞。他表示,近年来,我市在西部山区乡镇建设了不少硬件设施良好的百姓书屋,但缺乏规范的管理,如何盘活资源,激发百姓书屋活力成为难题。而且,“双减”政策实施后,给山区的孩子们带来了一些困扰,他们不像城区的孩子有更多可供选择的活动项目,导致“减下来的时间”大部分都留给了手机。因此百姓书屋对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是难得的资源和平台。
随后,参加活动的市政协委员及教师代表聚焦相关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讲实话、论实事、出实招”。
市政协委员、市作家协会主席王键从设立读书月、搭建文学孵化基地、创作本土文学作品、入驻展览四个方面,提出了他对如何提升少年儿童写作水平的建议。
市政协委员、大雅心理咨询公司负责人马晓英建议,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开展定期的百姓书屋阅读活动;社会组织机构可以联合学校在百姓书屋开展一些心理团辅活动,来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市政协委员、市民监督团团长付晓芬建议,在软装上进行调整,比如增加暖光、沙发、绿植等,以便适应青少年的阅读需求;作为学生实践基地,让学生参与管理和维护,并以“小单元”开展读书活动,推荐评选书香家庭、读书互助优秀小组、好书推荐官等荣誉,鼓励全民阅读。
市政协委员、平阳坑镇统战委员鲁云高建议,学校要发挥主体作用,配合相关职能部门,积极调动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到百姓书屋阅读活动中。
市政协常委、市二轻工业联社副主任胡利盛建议,把书屋打造成孩子想进来,能进来的地方,要增加书屋活动频率,打造吸引儿童的亮点项目,要结合家庭阅读、劳动教育开展好亲子阅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