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建议成立利济医学研究院,依托市人民医院管理,与高校开展校地合作。”
“充分发挥陶山镇温郁金独特资源优势,提升温郁金产业融合发展质量,打造乡村振兴农业项目‘新引擎’,建议围绕‘道地性、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要求,加强温郁金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
7月21日,2022年瑞安市政府与市政协领导班子集体协商会议举行,瑞安市委副书记、市长秦肖与政协委员就瑞安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面对面协商。整场协商会金点子频出,政协委员、领衔提案人、相关部门负责人等踊跃发言,干货满满。瑞安市领导施巨耀、麻素挺、包朝阳、陈寒艳、刘瑶、陈荣臻、姜宗羽、林邦虎、金丽云、王文光参加协商会。
近年来,瑞安市委市政府立足利济医学特色资源优势,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政策,推动中医药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与杭州桐庐、宁波海曙、金华磐安等中医药发展先行区仍存在不少差距。
为此,今年,瑞安市政协将“弘扬利济中医文化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为与市政府专题协商的年度重点课题,通过查阅资料、外出考察、调研座谈等,深入掌握瑞安中医药发展的现实基础和痛点堵点,提出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会后将梳理协商会成果形成建议,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
协商会上,市政协专题协商课题组汇报弘扬利济中医文化课题调研情况,系统性提出出台规划文本、强化政策供给、建设中医药特色街区、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凸显利济文化品牌等20项建议。
委员们也畅所欲言,就如何传承创新发展我市中医药事业进行深入探讨。
“科研基础是实现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石,科研的大力推进可以极大加快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瑞安市政协常委、瑞安市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张斌斌建议,我们要学习利济医学敢于人先的创新精神和洋为中用的开放思维,利用现代医学研究手段对道地药材的药理药效毒理等方面深入研究,并开发新制剂、药品、美容产品和保健品等,促进瑞安中医药一、二、三产业融合快速发展。
瑞安市政协常委、原瑞安市中医院副院长陈谦提出建议,要大力发掘本土中医药人才、民间名老中医,创建平台梳理、介绍、宣传这些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特色中药药方、独到中医技能。同时,要大力引进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招聘中医类毕业生,优待老一辈名老中医,积极调动全市医疗机构和中医人的工作积极性。
陶山镇镇长林娜结合陶山实际,对温郁金相关产业提出自己的看法。她建议,加快建设规范化种植基地和良种繁育保护区,打造“道地药园”,通过统一种植、生产、管理来扩大种植规模,提高产量和质量;投资建设温郁金产业园,集产、研、销一体,依托高能级科研平台,建立我市中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快中医药产品研发、成果转化和应用。
“瑞安的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利济中医药文化,在我国中医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和历史地位。”温州市健康产业和中医药促进会会长谷献旦建议,以建设“特色街区”为突破口,擦亮“利济医学堂”金名片,合作举办高峰论坛,汇聚名医资源,加强产业合作,组建高能级科研平台,推动瑞安市利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瑞安市政协委员、合一律师事务所副主任洪振宇是提案《关于弘扬利济文化,全面提升我市中医药产业的建议》领衔人之一。他建议,从史实考证、医学贡献、名医学生、历史作用四个方面入手,挖掘传播利济中医文化,讲好利济中医故事,打响利济文化品牌,为创新发展中医药产业创造条件。
与会的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局等部门有关负责人,针对调研报告及现场发言建议分别作出回应。
秦肖对大家积极建言献策予以肯定,认为调研报告具有含金量,现场发言站位高、情怀深、分析准。秦肖指出,以“大情怀”切实推动利济中医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引育一批有情怀、有担当、有韧劲的人,传承发扬利济中医文化;以“大融合”切实推动利济中医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瞄准大健康产业这片新蓝海,做好“利济文化+旅游”“利济文化+药材”“利济文化+康养”融合发展文章,推动利济中医文化向康养旅游、健康食品、养生养老等领域延伸。
秦肖强调,以“大创新”切实推动利济中医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抢抓浙江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契机,深化方式、技术、品牌创新,发挥好“利济文化”的独特优势。以“大服务”切实推动利济中医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构建高质量服务体系、高层次人才体系、高标准制度体系,让老百姓享受更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瑞安市政协主席施巨耀指出,要强化科学引领,研究出台我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五年规划和实施方案,增强发展动力;强化平台建设,加快组建高能级科研平台,举办中医药高峰论坛,建设中医药特色街区,激发产业活力;强化部门联动,相关部门要抓紧安排部署,确保协商成果有效转化,形成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