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90后”“00后”逐渐成为消费市场主力军,“不会做、不好吃、没时间”怎么办?疫情背景下,餐饮行业面临巨大冲击,如何解决?
7月22日,2022年瑞安市政府与市政协领导班子集体协商会议举行,市委副书记、市长秦肖与政协委员围绕“促进瑞安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面对面协商。整场协商会金点子频出,政协委员、调研组成员、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踊跃发言,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市领导施巨耀、包朝阳、朱勋、陈荣臻、金丽云、杨成彪、王文光参加协商会。
当前,发展预制菜是顺应“新消费”的潮流。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百姓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发生很大改变,不少双职工家庭、年轻人群体因生活节奏高度紧张开始选择预制菜。疫情下的“宅经济”“宅文化”的兴起成为加速预制菜产业发展的催化剂,预制菜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的选择。
今年,瑞安市委市政府将发展预制菜作为重点工作任务成立专班负责推进,市政协将其作为今年集体协商的重点课题。调研组深入走访30余家预制菜相关企业、掌深入剖析国内外地区和企业20个多个成功案例,组织部门、协会、企业专题座谈会10余次,深入探讨我市预制菜行业发展方向与出路;课题组协助专班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推进瑞安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并及时梳理问题清单,以社情民意信息形式向市领导反映。
会上,市政协经济科技委主任陈彪从预制菜产业发展趋势、发展前景、问题短板、发展建议等方面,介绍了促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情况。
就如何促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市政协委员、调研组成员代表畅所欲言,进行深入探讨。
“预制菜产业发展需要市场强有力的支撑,要整合利用瑞安现有的要素和资源,高效拓展销售渠道。”市政协委员、市场监督管理局东山所所长王煊钰建议:重点打造品牌特色,做大做强企业自有品牌,融合发展“云江丰味”区域公用品牌,创新研发预制菜特色产品;要规范引导市场发展,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加强预制菜产业的入库管理,加强预制菜全链条质量安全监管。
“我们正在研究花菜预制菜宴席,接下去还将研发速冻花菜等系列,有效地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市政协委员、市上绿蔬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潘孝雷建议:依托瑞安预制菜龙头企业,结合“三位一体”综合改革,在瑞安特色农产品生产区大力发展“订单式”农业;为预制菜企业发展解决加工技术难题,整合现有销售资源和仓储冷库资源,实现农产品现代仓储物流。
市政协委员、新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旭敏建议:鼓励引导酒店研发预制菜,针对专利产品开发或品牌开发给予经费或奖励支持;招引具有品牌效应的预制菜企业入驻瑞安本土共同投入生产预制菜;鼓励餐饮企业创造品牌经营,深挖本土酒店特色产品,加强媒体营销,增强品牌广度与深度。
“预制菜产业,一头连着农业农村与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城市与市民,是带动农村共同富裕,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方式。”市政协委员,温州润发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孔群建议:加大对预制菜冷链物流、仓储加工、园区建设等用地保障,支持采取差别化地价和亩均税收政策;加大预制菜加工企业原料库存货物金融信贷支持;做大做强预制菜企业市场销售等。
市政协副主席杨成彪建议:造园区、集聚发展,按照“一区三园”的总体布局打造产业园,形成“东中西”齐头并进的集群式发展格局;突出重点、精准扶持,分类确定重点培育对象,实行按需扶持,实行一企一策;完善机制、合力推进,建立工作进度通报制度、工作问题协调机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合力快速推进。
随后,与会的副市长包朝阳、朱勋和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经济开发区、马屿镇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围绕调研报告和工作清单一一作出回应。市供销联社就推进预制菜产业园区建设、用好“三位一体”共富基金、加强政策保障、拓展销售渠道、落实工作经费等方面汇报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清单。
秦肖认为本次选题直击要害、调研直插一线、建言直面问题,调研报告既深入分析了当前产业的发展趋势、瑞安的基础现状和问题短板,又系统提出了下步建议,既有数据支持、又有案例支撑,具有很强的建言资政作用。
秦肖要求,以更加完善的机制凝聚预制菜产业发展新合力,全面深化产业链链长、问题协调、宣传引导机制。按照“政府扶持、市场运作、企业主导”的原则,建立更加完善的机制,打造更加专业的队伍,推动实现预制菜产业发展“内外联动、左右协同、上下贯通”。市政府将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目标,把好建议、好对策转化为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全力以赴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打造经济发展新增长级,为投身“两个先行”、打造“青春瑞安”注入新的更加强劲的产业动能。
施巨耀指出,要优化顶层设计,明确具体的战略目标、编制科学的发展规划、制定系统的行动计划;强化政策保障,形成农业、供销、商务、财政、市场监管等部门协调联动、共商共议、协同推进的预制菜产业发展机制;深化协同机制,强化社会协同,拓展公众建言献策渠道。同时,政协委员要进一步加强与部门的沟通联系,推动建议落实,形成共建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