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作为品牌的特殊类型,是一个地区的“金名片”,对保护地区农业特色资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作用。9月16日,政协第十四届瑞安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就《加快推动“云江丰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议题举行专题协商会议。市领导施巨耀、包朝阳、姜宗羽、林邦虎、金丽云、杨成彪、王文光参加会议。
2021年瑞安启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重塑工程,经高起点、高站位的品牌重塑策划,最终确定“云江丰味”作为新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前,“云江丰味”旗下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中华老字号1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个、绿色食品4个、有机食品4个、无公害食品6个。品牌已授权35家单位45类产品使用,包括温州万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瑞安市华盛水产有限公司等。
会上,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工作委主任翁荣亮从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基本情况、当前“云江丰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加快推动“云江丰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建议三个方面,介绍了课题的相关调研情况。
现场,调研组成员、政协委员和有关职能部门等围绕调研报告畅所欲言,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意见建议。
“好的产品更需要好的销售。”市政协委员、瑞安市农业龙头企业协会秘书长王孔群建议,聚焦体系建设,强化顶层设计、成立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品牌管理、大力开展农产品技术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加强品牌指导服务,夯实共富基石;聚焦参与度,采取“政府、企业、农民三方联动”模式,并把行业协会、媒体、科研机构等社会资源全部联合起来,激发共富新活力。
“区域公用品牌应以区域为单位,制定差异化的推广策略。”市政协委员、温州水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戴贤桃建议,在瑞安市区域内,要提高瑞安老百姓对“云江丰味”品牌的认知和认可,就需要充分发挥融媒体中心的本地化优势;在温州市或浙江省区域内,通过与企业子母品牌的联动,深入挖掘品牌内涵,形成独特的品牌特性,使“云江丰味”与温州的“瓯越鲜风”以及其他县(市、区)的区域公用品牌形成差异化。
市政协委员、市农业农村局信息数据科科长杨剑认为,“云江丰味”区域公共品牌的规划设计和推广执行是个长期、系统的巨大工程,其中统一标准,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稳定、可靠、安全的农产品质量是打造品牌的关键。他建议推行标准化产品和管理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积极开展订单农业,建立危机管理机制,推进“云江丰味”区域公用品牌可持续发展。
温州市农创客发展联合会副会长、温州市善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旭霞认为,初创的“云江丰味”区域公用品牌区域公用品牌在落地时,不能讲求面面俱到,求大求全,而是集中优势占领一个或多个关键场景,为赢得全面胜利积蓄力量。她建议有主有次,明确主导产业;在多元化的营销渠道上,聚焦本地市场;在面对全国多个市场时,聚焦一个线上主流渠道。
“在推进‘云江丰味’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时,要突出特色味道,突出瑞安一方水土的风味。”市政协副主席王文光建议,明确市场定位,针对在瑞在外的瑞安人以及相似的温州市场,长三角乃至全国各地市场等这两种不同市场,根据农产品特色优势,对市场进行产品细分;挖掘文化内涵,讲好瑞安农产品故事,提高农业竞争力,让“云江丰味”农产品更加时尚、更富内涵、更有魅力;相关部门如财政加大对“云江丰味”全产业链的支持,助力品牌做大做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作出贡献。
随后,与会的市供销联社、市农业农村局、市融媒体中心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围绕调研报告和工作清单一一作出回应。
副市长包朝阳指出,“云江丰味”区域公用品牌是市委、市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改革、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统筹推进品牌建设,持续完善品牌运营、加强品牌政策支持、建立品牌危机意识,强化品牌保障体系;推进产业主体发展,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完善龙头企业引领体系,夯实品牌产业基础;整合资源运营推广,加强品牌营销管理、加强品牌宣传推广、开展展示展销活动,提升整体运营水平。
市政协主席施巨耀强调,政协常委会协商聚焦“云江丰味”农产品建设工作,是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工作,更是助力推动我市农产品品牌建设、“三位一体”综合改革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要依靠政策引领品牌,全市上下形成重品牌、建品牌、护品牌的浓厚氛围;依靠品质塑造品牌,提高“云江丰味”特色农产品品牌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竞争力;依靠宣传推介品牌,提升“云江丰味”农业品牌社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同时,有关单位要各司其职,明确职责、协调配合,重视研究政协报送的协商意见,并对意见的采纳落实情况及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