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了挖掘瑞安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展现政协委员风采,瑞安政协公众号开设“玉海文苑”栏目,每期推送一位政协委员、政协之友的文章、摄影作品或书画作品。
今天推出的是第四期“玉海文苑”,推送的作品是市政协委员王键的《一部人物传的采访侧记》。
政协有一项工作是开展文史资料的征集、写作、编辑、出版,体现“统战”和“三亲”特色,即“亲历、亲见、亲闻”。本文略记了《致敬五星红旗——国旗设计者曾联松》著书前的上海采访经过。
——题记
一
时间回溯到74年前,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这是一次有着里程碑式的历史性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协组织法,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定国都于北平并改名北京,确定国旗、国歌及纪年。国旗是在27日的会议上确定的,从那一刻起,五星红旗就高高飘扬在祖国的上空,伴随新中国的成长屹立于世界之东方。
国旗设计者曾联松,在1979年被增选为上海市政协委员。1983年,又被选为上海市政协常委。曾联松30年前与政协的初次邂逅,促成了30年后的正式结缘。
二
曾联松是瑞安人,做为他的家乡人,我们享受这份荣光。2018年11月,夏海豹来电,劈头盖脸就说我们合作写一本曾联松传记吧,当时我正在杭州参加“浙江文学内刊百家联盟编辑培训班”,没去多想便欣然应允。12月23日,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总编辑刘树枫等人来瑞安,正式委托夏海豹、胡晓霞和我合著长篇纪实文学《致敬五星红旗——国旗设计者曾联松》一书。刘总说,由曾联松的家乡作者写关于国旗设计者的书,有特殊意义,作者可以立足家乡视角,书写传主身边的故事,具有真实感和亲切感。
另外,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此书的出版意义非凡。所以,成书发行的时间定在国庆节前。2019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当年我做为瑞安政协的列席委员,写与政协相关的事,不仅有缘,也顺理成章。
2019年1月11日,我们远赴上海,采访曾联松的家人。抵沪前,海豹通过上海瑞中校友会会长、光华教育集团董事局主席鲁育宗,联络到曾老的长媳孙碧瑶和长孙曾涛。12日上午,我们在光华教育集团见到了孙碧瑶女士和她儿子曾涛。
有时候,采访并非都能如愿,孙女士和曾涛提供不了更新的信息,但我相信,任何的遇见都有价值,这就是对我们写作此书的慰藉。
鲁博士向我们提供了曾老在上海的瑞中校友信息,说恰好明日是校友会的团拜会,希望我们去采访。
进入康乃馨食府,团拜会现场其乐融融,墙面挂着“瑞中老顽童——瑞中校友会老年分会”,LED屏幕显示“上海瑞中校友会。2019老年校友新春团拜会。祝全体老年校友身体健康,永远快乐!”此番情景可以看出瑞中校友在上海的凝聚力和老年校友身处异乡的快乐。
我采访的对象是胡培利老先生,他初中时受教于曾联松,据他回忆,曾老用瑞安方言教他们历史,高中时,就改用普通话教书了。胡先生操一口浓重的上海腔调,看不出瑞安人的痕迹,他已彻彻底底融入异乡,像个老上海。但他的上海话显然也不标准,我提示他能否讲普通话,他说能,我仍听不明白,再问他,瑞安话能讲吗?能,他从普通话转回上海话又转回瑞安话,终于让我彻底崩溃。他说,自己与曾老的关系老好嘎,有时去曾老家,每每见曾老剪下与国旗有关的报道,贴起来。他还给曾老写信,有一次曾老的回信是评析自己的诗作《咏五星红旗》,并指出某报纸报道中将“观礼”错写成“观孔”了。实在不严谨。他跟我聊了50来分钟,我掐头去尾,结束采访。
下午,去山阴路145弄曾老寓所,巷弄口的墙面嵌贴着曾联松旧居的牌子,进弄堂,曾联松旧居在6号公寓楼。整幢大楼普通陈旧,像50年代的产物,里面住户较多,是典型的上海老破小居民住宅区。曾老的小儿子曾一明居住这里,在三楼,顶层,公用走廊和老式木楼梯非常狭窄,踩踏发出的咿呀声令人心生恍惚。首访不遇,我们的心落了一大节。向街坊打听,说曾一明下午3点多会回家。
大约3点,我们重返145弄,曾先生未回。我们跟二楼街坊表明身份,套上近乎,庆幸他不拒客,邀请进屋坐等,聊开了与曾联松有关的事情。
他说,今年60多了,自小住这里,对曾联松家很熟悉,并喊他爷爷,连他母亲都见过。说着,他飙出一句瑞安话——“吃黄昏”。令我们吃惊,这是吃晚饭的意思。他说,每当傍晚时曾夫人都会催促曾联松吃饭。
正聊着,门外传来楼梯咿呀声,街坊说曾一明回了,忙出门,果然是他。我们提出采访要求,他用上海话回,没啥见头的,阿拉普通老百姓。又说,好几拨人来过了,我都没有什么好那个的了。曾涛全权代表我就好了嘛,我呢身体不好,没有精神,没有力气啊!
我们跟他进屋,房间不大,药瓶药盒堆了一屋,简直没有立足之地。此情此景再结合他神色,的确,是饱受病体的折磨。他一直跟我们诉说身体有病,我们问他对父亲的印象,他声音突然提高了八度,我父亲最重要的一点,可以告诉你们,他是非常廉洁的,这我一定要讲,其他我就不讲了。就一句掷地有声。
采访接近尾声,我们安慰他保重身体。他回我们一句,诶!就“保重身体”这句最好!
三天的采访,使我们患得患失。我们庆幸与国旗设计者攀上一段书缘,在写作过程中了解他的子女亲朋。当我2022年正式成为一名政协委员后,也就是与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的重要议题有了关联,于我弥足珍贵。如果,今后我的某个提案攀上了曾老,就当是此文的续篇吧。
作者:王 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