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企业家,从最初的5万元起家,如今拥有的资产超亿元;
他是一名政协委员,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他是一名学生,对于知识他如饥似渴,不断“充电”完善自我;
他是一位老师,他能将深奥的道理融在管理之中,他的深入浅出的讲解让人沉醉——
率年轻团队走“差异”路
林垟曾被人誉称为浙南机械之都。在创业之前,项建忠曾在林垟主要企业之一农机厂做工,也曾为其他厂家做过产品加工。这些经历激发了他的创业信念。
1990年,他与3位友人筹款5万元,在林垟自己的家里创建了瑞安市东风变速机厂(即通力公司的前身)。通过数年努力,通力公司茁壮成长,1996年产值已经达到2000万元。
此时,国内变速机市场表面看似繁荣,实则暗藏变数: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变速机的利润被压缩得所剩无几,而国内减速机厂家主要生产老式减速机,缺乏竞争力。
1996年,项建忠决定将生产重心转向新型减速器。调整了发展方向的通力成为从事减速机研发、生产、销售的专业性公司。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通力采取“差异化竞争”的策略,企业发展蒸蒸日上。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转型后的第6个年头,主要股东在发展战略上出现分歧。2002年,项建忠带领一支年轻的团队另立门户。
“当时一些人认为我们的团队都是年轻人,缺乏经验,企业难以做大。但我认为年轻人充满蓬勃朝气,富有奉献精神,有独到的思维方式、经营思路,我对企业的前景充满信心。”项建忠说。
的确,年轻就有活力,而差异激发活力。项建忠率领他的年轻团队,继续实施“差异化”战略,不断加大科研投入,优化生产条件,提升管理水平。通力从瑞士、德国、美国引进300多台套先进的齿轮加工和检测设备,使产品制造工艺及装备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内同行业中率先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近年来,通力公司产值每年以40%左右的速度稳健增长,去年达到2亿元。
目前通力主要生产11大系列产品,其中两大系列产品分别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和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公司先后荣获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全国诚信守法企业、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省科技创新优秀企业、浙江省知名商号等称号。
通力产品先后为上海宝钢、辽宁鞍钢、浦东机场、江南造船、胜利油田、辽宁热电及鲁能电厂等国内大型企业提供高性能的减速机,获得了众多优秀客户的首肯和赞许。
今年,通力公司启动上市计划。4月份,轰鸣的机器开进通力新工业园,酝酿3年之久的“风力发电”项目正式启动。这是通力推进“差异化”战略的又一举措,为公司上市注入了一剂推进剂,必将推动通力在做大做强企业发展路上走得更远。
创学习型企业促整体素质提升
如果把企业比喻成一艘船,那么管理者就是舵手。舵手的经验和眼光决定了航船能否披波斩浪。商场如战场。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能否立于不败之地,并持续发展,取决于企业的舵手。
项建忠深知,自己第一学历并不高,要想管理好一个日益壮大的公司,当好“掌舵人”,必须“先天不足后天补”。
在工作中,项建忠始终虚心好学,不断“充电”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他先后参加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海外举办的有关经营管理培训班。1998年他到北京大学研读MBA;2003年,赴日本AOTS研修,在松下、富士达、三菱、丰田等大型企业以及多家小型企业参观学习;2007年在新加坡国际管理学院进修。
特别是香港机械工业高管培训,项建忠深切感受到收益。“培训教师主要以台湾中小企业的发展模式与前景做了分析比较。正是通过这次培训,我意识到通力应该走‘差异化竞争’的道路。”项建忠说。
如今项建忠已经拥有EMBA、MBA等头衔。目前他正在研读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哲学博士学位,并参加了卓越企业家学习俱乐部,定期与全国一些企业家相聚交流管理心得。
“只有善于学习的人,才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不断进取;不学习就没有洞察力、创造力。”项建忠说。
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项建忠也明白一个道理:企业的发展与每一位员工的成长密不可分。所以他的目光始终关注着企业员工,提倡员工多多学习,并积极提供培训机会。
在通力,员工从小学到研究生学历,一共有6个层次。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学历的员工,通力分别给予不同内容和不同形式的培训。
“我之所以如此看得重学习,就是希望把通力办成学习型企业。”项建忠说。
作为公司董事长,项建忠还不时走上讲台,给员工上课。
“如果生活是水的话,那么工作、金钱、地位这些东西都是杯子,它们只是我们用来盛起生活之水的工具。杯子的好坏,并不影响水的质量,如果将心思放在杯子上,你哪有心思去品尝水的甘甜。”
这是项建忠培训教材中的一段话。这叠培训教材里没有严肃的语气和带有强制性的指令,而是信手拈来的漫画、故事、名言警句等深入浅出地解释哲理。这种轻松活泼的培训方式,颇受员工好评。
推人才工程强企业创新能力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
项建忠清楚地认识到,要在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努力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将成为企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基于这种认识,通力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工程。
从创建之初,通力就通过各种形式招贤纳士。他曾从企业中拿出部分股份吸引高级人才。多年来,公司从生国各地引进大专以上学历的各类技术和管理人才近百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者数十人,充实到公司的各个部门。特别是技术部门,引进了一批有多年减速机开发经验的工程师,对公司走上科技型的企业发展道路起到了最直接的作用。
通力践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积极寻找员工的优秀点、闪光点,把他放在最适合的岗位,给予他们展现才华的广阔空间,放手让其发挥自己的才能。如今,引进的各种人才大都成为通力的骨干,在企业中发挥着中坚的作用。
通力十分尊重每一位员工的辛勤努力,注重员工价值的实现,为员工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使团队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通力不断加强与国内外先进文化、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的交流与合作,并与国内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正因为这样,近年来公司的研发能力、管理水平、销售绩效等各方面大幅提升。
在项建忠的主导下,公司在2003年组建了市级技术研发中心,2006年通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成绩源于付出,1996年起,公司与浙江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开发TR系列斜齿轮硬齿面减速机、TS系列蜗轮蜗杆减速机等四大系列主导产品;2003年又开发了TH系列硬齿面齿轮减速机、TP系列行星齿轮减速器和TS系列斜齿蜗轮蜗杆减速器分别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和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连续多年,承担着省级新产品的试产试制计划。十多项产品被列入省级新产品。
为了加快引进大中专学生的成长,公司不仅经常聘请国内专家来实地指导生产经营,还积极邀请国外专家来给他们培训,并因此成为温州市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基地。
凭着一支优秀的领导团队,一个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一流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力量,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及独具特色的销售网络,通力近年来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
塑企业文化凝员工创业热情
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手捧鲜花,走在红地毯上,这是一种什么感觉?
“以往都是在电视上看到电影明星在众人的欢呼中走上红地毯,今天我也当了回明星。”通力公司2006年度颁奖晚会上,公司员工陈青素兴奋地说,“简直美极啦。”
还有一年的颁奖晚会更是温情洋溢。当天恰逢10多位员工生日。晚会策划人员似乎出于无意,让这10多名员工同坐一桌。晚会开始,大厅里的灯光突然熄灭,而此时闪着点点烛光的蛋糕出现在他们面前,《生日歌》旋律响起,全场员工同唱“祝你生日快乐”,很多生日员工流下激动的眼泪。
如今,一年一度的颁奖晚会成为通力人性化关怀的招牌节目,我市一些大企业纷纷前来取经。
近年来,通力积极塑造企业文化,人性化给员工以温情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也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动力源泉。企业文化体现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是点点滴滴凝聚汇集而成的。它根植于企业的组织、流程、制度、员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表现中,并由此产生凝聚力。作为公司董事长,项建忠深谙其中三味,并将企业文化建设贯穿于企业经营、生产乃至员工生活全过程。
出资数百万元建成行政办公大楼,改善办公条件;为外来员工建标准化的公寓楼,并在宿舍配备了彩电、电话、空调等相应的生活设施,免费提供住宿、水、电;每逢佳节或员工有困难的时候,公司领导亲自以物质和精神给予慰问……以上的举措,无不体现通力对员工的关爱。
1999年,公司成立党组织、团组织和工会组织。每年组织青年职工参加各种岗位技能培训、学习、体检、旅游,为青年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了保障引进人才的合法权益,通力与他们签订了劳动合同,明确了劳资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每年一次探亲假,报销来回路费,并根据其工作岗位和所承担的责任,实行协商工资制。所有这些,让广大员工深切感受到“主人”的幸福。广大员工特别是外来人才深切感受到通力处处有亲情,时时有温暖,并以自己的努力工作和上佳业绩回报公司。
“如何理解企业文化与公司员工素质提升之间的关系?”
对于这个问题,项建忠打了个形象的比喻:“阳澄湖大闸蟹味美远近闻名。为什么阳澄湖大闸蟹比别处的好吃而广受欢迎?因为阳澄湖水质好。对于企业来说,‘阳澄湖’是企业,而‘水’就是企业文化。只有好的企业文化,才能将通力培养成‘阳澄湖’。”
“比如说,公司每招进一名员工,我都要思考如何管理好。但是管理并不是束缚,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特点,如果采取单一手段管理,那么公司就只剩下一种性格的员工,就会丧失战斗力和活力。通力允许员工有自己的性格,这是企业文化体现出的包容的一面。”
“在通力工作过的员工,某年离开通力之后在长久时间内,要是依然能记起通力,交谈中说起通力为员工所作的点滴之事,那就是对通力文化价值的认同,通力此前为企业文化建设所作就是成功的。”项建忠说,“我们将为此作出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