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级“蓝领” 服务地方经济宁波市政协专题讨论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
更新日期:2003-07-28 16:26:20     
近日,宁波市政协召开常委会议,专题协商讨论“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大力推进宁波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问题。会前,宁波市政协组织40余位政协委员曾就完善高职院校办学功能、加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技术工人队伍、加快城区职教步伐及校企结合服务经济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委员们认为,职业教育和培训担负着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水平技术工人的重要任务,关系到经济建设质量和社会发展水平,发展职业教育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地位委员们认为,职业教育既有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各类具有专门技能人才的任务,又担负着为城乡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工人、在职人员和其他社会成员提供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培训的繁重任务。高科技人才可引进,高精尖技术可发明,高效能管理可借鉴,但从事一线操作的二产技术工人和三产从业人员不能靠这些办法,只有靠自己培养。因此建议党委和政府要更加关心职教事业的发展:在政策上给予必要的倾斜;舆论媒体要加强宣传,让全社会都来关注职业技术教育;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在职业院校开办社会急需专业时,在招生、经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这样才能使宁波的职业教育在困境中崛起。  发挥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委员们指出,灵活的用工机制激活了经济,但未经任何教育和培训就上岗的劳动者,是无法迅速适应岗位需要的。这也是直接造成产品或服务质量上不去的原因之一。建议对实施教育扶持政策的20个经济欠发达乡(镇)的学生所就读的职业学校,尤其是城镇学生不愿读而经济社会发展却急需的专业,要继续采取减免费政策;对在岗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可鼓励其参加职业院校不脱产、不定期、分时段、低价位的专业培训,以最大限度利用好现有教育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  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层次针对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委员们建议,一要彻底改变规模偏小,场地不足的办学窘况;二是对绝大多数原由行业、企业办的职业学校进退去留问题早作决策,或调整归属,或资源重组,或转制民办,摆脱其目前“非国非民”的尴尬处境;三是市委、市政府建立必要的利益激励机制,使高级技术工人与科技、管理人才享有同等的待遇;四是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建立应用型人才需求信息平台,走“产教”结合之路,还要对承担学生实习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优惠,积极引导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  打造宁波职业教育品牌委员们认为,作为华东地区重要制造业基地的宁波,在“中国制造”中能否先期抢占制高点,在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能否尽显产业优势,“高级蓝领”的紧缺同样成为制约宁波市前进的瓶颈。建议承担培养“高级蓝领”的高等职业院校,要突出“职”字特色、坚持实用原则、注重动手能力、提高全面素质,走出一条教学形式多样、专业面向市场、校企紧密结合、技能各有特色的办学新路子,打造出全国教育战线第一流的高职院校,成为宁波教育的“拳头”品牌。
浙ICP备14000666号-4
最佳浏览分辨率: 1024×768 . 浏览器版本请用 Internet Explorer 6.0 以上
版权所有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瑞安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