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政协深入调研后提出高度重视强县建设
更新日期:2003-07-28 16:28:23     
本报讯(记者李光平)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像重视“扶贫”工作那样,高度重视“建强”工作,这是贵州省政协在对该省建设经济强县的有关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后提出的观点。  近年来,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在具体工作中既注意抓好扶贫,又注意抓好“建强”,于1999年—2002年间在全省87个县(区、市)中首选20个县(区、市)作经济强县建设试点,力求经过这项举措,探索一条在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中实现以“非均衡推进”加快发展的成功路子。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战略举措的实施效应,最近,贵州省政协经济委员会的部分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对20个经济强县的有关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结果表明,这些县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经济增长明显加快、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增大、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等几大显著效果。  在调研中,政协委员们也发现,由于“建强”工作是个探索性的工作,不像扶贫工作那样有一套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故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抓好落实,为此,他们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支撑,以建设经济强县为主的“建强”工作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手段,各级党委政府要精心规划,精心组织实施,以便将经济强县建成能全面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带头羊、示范县。  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建强”工作的政策措施。贵州省委省政府为建设20个经济强县制定了15项促强政策,实践证明是可行的,但也存在着因可操作性不强而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对这些政策要进一步总结完善,使之尽快落到实处。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分类指导。要根据建强县(区、市)的区位及人口资源情况,实行因地制宜和因情(实情)制宜,在扶持上不搞一刀切,在项目和资金扶持上不搞均衡照顾和平均分配,努力营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  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建强”工作的领导,省、市(地、州)都应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并由专人负责,切实解决好有人管事,也有人办事的问题。可以考虑将“西部开发办公室”、“重点项目办公室”,与建设经济强县办公室等合署办公,既精简了机构,又能提高工作效率。
浙ICP备14000666号-4
最佳浏览分辨率: 1024×768 . 浏览器版本请用 Internet Explorer 6.0 以上
版权所有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瑞安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