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人才培养和使用状况”视察报道不求所有 但求所用甘肃省多措并举解决人才流失问题
更新日期:2004-08-19 17:21:05     
  人民政协报讯(记者郭怀沔)地处大西北的甘肃省,与东南沿海甚至全国大部分地区相比,工作和生活条件较差,个人发展空间相对狭小,近年来,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甘肃省委、省政府针对这种客观实际,在稳定和用好现有人才的同时,积极自己培养和引进外部人才。只有这样,甘肃才能发展,才有希望。”这是18日甘肃省有关领导对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人才培养和使用状况”视察团介绍情况时强调的一句话。   甘肃省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科研和高等教育教学水平在全国曾跻身过前10名。中科院兰州分院及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当时是享誉全国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单位及综合性大学、百年老校。改革开放后,甘肃闹起了“人才荒”。前几年,仅兰州大学在高峰时一年就外流教授级人才近四十人,用兰大有关人士的话说,“兰大上世纪九十年代流失的人才足够再建一个兰大。”   亡羊补牢,犹未晚也。甘肃省委、省政府把人才工作作为加快全省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来抓。近几年来,先后6次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人才与发展调研活动,摸清了全省人才队伍的基本状况,找准了存在的问题,确立了“不拘一格稳定和用好现有人才,千方百计引进急需人才,全方位动员培养未来人才”的基本思路,及时制定了《2002年—2010年甘肃省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立足省情,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工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五支队伍一起抓,抓好队伍促发展,围绕发展抓人才,人才队伍日益壮大,各类人才的素质不断提高,人才结构有所改善,人才培养、使用、流动、管理的新机制初步形成。   近年来,甘肃省还积极探索建立拔尖人才重奖奖励制度,对“甘肃省科技功臣”重奖60万元,对在甘院士除配备一辆轿车外,还在住房、医疗上给予省部级待遇,每月发放津贴一万元。同时,还引导、鼓励社会各方资助和设立各种人才奖励,采取“柔性流动”方式,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来去自由”的原则,鼓励国内外各类高层次人才来甘从事兼职、咨询、讲学、科研和技术合作、技术入股、投资兴办企业等各项工作,实现人才资源共享。   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中科院兰州分院和甘肃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教育厅等单位的有关负责人还与视察团进行了座谈,回答了委员们关于科研人才、高等教育和普及教育的提问。
浙ICP备14000666号-4
最佳浏览分辨率: 1024×768 . 浏览器版本请用 Internet Explorer 6.0 以上
版权所有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瑞安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