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市场经济新要求探索长期执政新方式 ——政协十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分组讨论综述
更新日期:2004-09-27 18:24:38     
  有关部门最近完成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县级以上干部中有66.9%的人表示自己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提出要加强五个方面的能力建设,首当其冲便是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24日上午,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七次常委会议的与会人员围绕这一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与会人员认为,执政能力的提出,归根结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深化,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适应这种变化,旧有的全面领导、全面执政的方式要有新的探索、新的解释。   常委们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分配资源的机制,政府不再是计划经济时期那种事无巨细,统包、统揽、统管的管理者,也就是说,政府必须是宏观的管理者,是有限的政府,这就要求注重宏观,退出微观领域。既然政府不能管理一切,党也必须改善执政方式,形成党政关系的良性互动。常委们认为,近20年来,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政党陆续丧失执政地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能及时适应执政环境的变化,积极提升自己的执政能力。   随着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关键阶段。这个关键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常委们提出,利益的多元化越来越复杂,党的利益协调机制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应该根据市场经济的法则,运用法律等手段,来调节利益群体的矛盾。   许多常委认为,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设,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因此,党执政要经过法定程序,使党和人民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法律,使党的主张转变为政府的决策,再由政府履行法定职能,依法行政,执行法律和决策。同时,常委们也提出,要科学地理顺党政关系,不断提升政府能力,构建服务型政府,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转变政府职能、改善组织结构、优化工作流程、更新管理方式上下功夫。   常委们认为,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关键的是必须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体制,同时也要看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搞市场经济,世界上没有先例,许多规律性的东西我们还不熟悉。常委们建议,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研究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按照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开展经济建设,如何应对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的新形势,遵循国际通行的经济规则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常委们相信,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的中国共产党,正在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将更好地领导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浙ICP备14000666号-4
最佳浏览分辨率: 1024×768 . 浏览器版本请用 Internet Explorer 6.0 以上
版权所有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瑞安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