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继承中开拓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政协十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分组讨论综述
更新日期:2004-09-27 18:25:09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成为常委们的共识。   常委们认为,党要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善于把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善于用理论创新的成果指导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构建和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的环境。   我们党所以能够在新时期从容应对国内外一系列复杂局势,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于总结经验,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深层支撑。常委们认为,始终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全新课题。当前,在全球和信息时代的大潮中,中外文化正在进行着史无先例的交流与碰撞,我国的传统文化经受着处于强势地位的西方文化巨大冲击。承接传统,继往开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处在一种令人担忧的困局之中。在这样的复杂情况下,党如何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领导全国人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具体考验。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的文化能力,需要正确的舆论引导,需要和谐的社会氛围。   许多常委在讨论中谈到,我们党在领导文化建设中,制定了许多很好的政策、方针。但自建国以来,既有经验,也有教训。如何适应文艺的规律来领导文艺,还没有很好地解决。我们要培养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又懂文艺,善于管理的干部。以体制创新为重点,增强微观活力,健全文化市场体系,依法加强管理,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时代的呼唤。   常委们指出:执政能力的高低,要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原创性的成就,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在国际上的影响程度。深化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教育和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要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推动建立学习型社会。   只有将弘扬中华文明与借鉴外国文明结合起来,才能扩大我们的影响,也才能创作出思想性、文艺性、观赏性相统一的文艺精品。
浙ICP备14000666号-4
最佳浏览分辨率: 1024×768 . 浏览器版本请用 Internet Explorer 6.0 以上
版权所有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瑞安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