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协加强与民主党派界别协作
更新日期:2005-01-13 09:03:31
本报讯(记者徐琪忠 实习生孟知行)市政协日前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交流会,委员们登录市政协网页上的《委员直通车》,为怎样开好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积极建言献策:大会发言能否做成形象生动的幻灯片;设置时间提示铃、避免发言抢话筒…… 市政协搭建的参政议政平台,近年来越做越大:进一步完善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的秘书长联席会议制度;与民主党派共同筹划开展一系列重要活动;通过网络定期与委员们交流,听取意见。新举措受到 8个民主党派、市工商联和各界委员的好评。 2004年,市政协首次邀请各民主党派参加专题调研,资源节约型城市研究、促进公共交通发展对策研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情况调研等重大课题均由专委会和民主党派共同完成,并最终形成常委会建议案;一般调研课题 36个,三分之二则由民主党派参与协作或独立完成。市政协经济委员会首次和民建市委携手开展专项课题研究。 协作,让政协汇集更多智慧,也让民主党派多了一条倡言渠道。台盟市委负责调研《关于完善本市社区管理的研究》课题,从去年 4月底到 7月中旬, 19次调研走访了本市多个社区和民政、城管等相关部门。社区管理要实现网格化,条块之间的管理矛盾必须解决,委员们在实地考察和听取各方意见后形成共识:借助信息化,构筑网格化;尽快建立城市区域管理服务信息网,“把现在部分社区施行的实时服务受理系统向全市推广,形成服务性质的 110,市民生活有问题,一拨就灵。”多次参与调研的台盟市委副秘书长凤懋伦说:参与政协课题研究,既让委员们扩大视野,了解民情,又能通过有效渠道及时反映各民主党派的建议。今年“两会”上,这项社区管理的调研报告文本,就将作为提案呈交。 市政协还深入做好凝聚各方的工作。去年 5月间,政协界别沙龙首次举行,依托专委会,请来界别代表,畅谈群众呼声。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 13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畅所欲言,张荣坤、丁建勇等委员向政协坦诚“交底”:民营企业在融投资和产业链形成两方面还存在较大困难,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发展遇到投融资瓶颈,亟需扶持解决。于是,市政协又请来专家学者共同“把脉”,开出五大处方:在措施上扶持非公有制企业创立品牌;推进非公有制企业投融资体制的建立;引导企业树立自身形象;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要切实转变作风;进一步加强国企与民企企业家之间的联系与沟通。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