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市医疗服务体系渐行渐近———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关于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纪实
更新日期:2003-08-01 16:37:38     
很多城市人,“求医”时选择大型综合医院,“问药”时才到社区医院的生活细节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但这种习惯成自然的就医方式却反映了我国城市医疗服务体系中长期存在的“弊端”。即大医院门庭若市,患者应接不暇;小医院和社区医院门可罗雀,医疗资源闲置。  如何解决城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服务体系不健全的现状?国务院等八部委在2000年《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给出答案:要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合理分工的新型城市医疗服务体系。近几年随着医改的全面推开,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在长足发展的同时,改革中的瓶颈也逐渐显现。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抓住这个契机,利用7月的10天时间到黑龙江、吉林两省进行了专题调研。  满足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规模初现  与调研组同行的卫生部医政司有关负责人对合理的城市医疗服务体系的定义是,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需求。医改的推行,使这种理想定义终成现实。调研组一行在黑龙江、吉林两省看到,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城市医疗服务体系正渐行渐近。  “全省城市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同发展的医疗服务格局已经初步建立”,吉林省卫生厅厅长杨明信的自信来自吉林实行卫生全行业管理的有益探索。因为实行全行业管理,才能实现卫生资源的统一调控和管理,才能更好地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调研组了解到的目前吉林省卫生事业的格局是:卫生机构总体保持稳定,社区卫生服务站、个体诊所发展快;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有所提高,药品费用占业务收入比重下降等。  黑龙江省则通过严格审核,首批全省营利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已经拿到新的《医疗执业许可证》。不仅如此,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开展了病人选择医生工作,增强了医生的服务意识,进而密切了医患关系。在医院重组方面,通过优化配置,对医疗机构准入进行审批制,盘活了区域卫生资源。  通过对两省个别医院和社区卫生站的全面调查了解,调研组的点评是,两省在构建新型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各有所长,但仍在起步和探索阶段。言外之意不言自明:发展中出现问题自然在情理之中。  挖掘卫生资源最大潜能使优质低价服务成为可能在黑龙江,调研组明显感受到医疗机构的重复设置和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中心医院密布,医院之间也苦乐迥异,市级医院、特色医院人头攒动;一些中小医院备受冷落。仅用床位使用率作比较,全省大多数三级医院是70%—75%,实力雄厚的省级医院高达105%,而二级医院一直徘徊在40%—45%左右。  调研组一路走来,在两省多个城市听到最多的反映也是,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经济较发达的吉林省情况较好,但仍有与黑龙江同病相怜之处。如吉林省卫生厅长所述,医院病床数量过大,使用率不高;门诊量持续下降;医生工作量不饱和,效率不高。  卫生资源配置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使部分大型医疗机构人浮于事。而在调研的几个城市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卫生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不清,城市三级医疗网络相互离断现象,使医疗服务网整体功能无法实现。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一些小医院不顾机构功能定位,一律争抢医疗服务这块效益蛋糕以维持生计,以至出现采取不规范手段诱导不合理医疗消费,造成大型医疗设备利用率高,药品支出大,加重患者负担,难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低价服务。 在医疗机构的计划经济思维模式未彻底根除的情况下,条块分割成为制约医改的症结。要使存量卫生资源分布更合理、服务更公平,就必须进行全省一盘棋,资源社会化改造。黑龙江、吉林两省已经看到改革的目标,正缓慢前行。  调研组根据实际情况开出的良方则惠及整体医改方向。他们认为,国家对城镇医疗机构改革的财政、税收、价格等相关政策要不断完善,做到政策到位。另外,必须进一步明确医疗服务机构的划分原则。现行三级医院虽有规模差异,但功能区分不大,小而全,大而全是共同点,使医疗设备重复投资,没有实行医疗资源共享。因此,有必要根据医疗制度改革要求,按功能来划分医疗服务体系,整合和重组医疗资源,让医疗机构对自身准确定位,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服务。   "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   惠及千家万户的社区卫生服务亟待完善   医改,使原有市、区、地段级别分明的三级医疗体系划分被打破,一种新型城市医疗服务体系浮出水面:一方面通过布局规划、资源重组,建设一批高效医疗中心;一方面健全社区卫生保健网络,建设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分层次就医成为现实。不仅解决了基层群众奔波的劳苦,也使大医院居高不下的门诊量得到缓解,可谓"多效合一"。从黑龙江、吉林两省的情况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较快发展。黑龙江省政府2001年下发文件,把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去年又制定下发了《开展科技、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方案》,进一步推动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目前,全省各地级市设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80所,服务站291所。吉林省毫不逊色,全省不仅建有529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站也已达490个,共覆盖800万城镇人口,已经在全省"遍地开花"。但条件所限,两省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建设力度远不及发达地区。   调研组认为,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是大势所趋,应该加快发展步伐。他们建议,要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政府职能,争取各级政府支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均衡发展;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人员整体素质。同时建议,健全和完善与大医院的双向转诊制度,找准功能定位,并不断扩大社区卫生服务进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的数量,保证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浙ICP备14000666号-4
最佳浏览分辨率: 1024×768 . 浏览器版本请用 Internet Explorer 6.0 以上
版权所有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瑞安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