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话重实效 参政议政不走过场 ——一份建议案形成的点滴内情
更新日期:2003-08-19 09:20:17     
今年4月到7月,北京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社会和法制委员会、港澳台侨委员会,会同北京市民革、民盟、民建、民进、致公、台盟、工商联以及北京市台联、侨联组成三个调研组,就“优化发展环境加快首都发展”展开调研。这是北京市政协近十多年来少有的“大兵团作战”———北京市政协主席程世峨、副主席黄以云、黄承祥、韩汝琦、朱相远、王长连、陈难先、叶文虎亲自领导和组织了调研工作;为找到北京与发展较快省市的差距,副主席王长连亲自带队组织相关委员会的同志,冒着7月上中旬的酷暑高温,赴上海、江苏、浙江进行专题考察;参加调研活动的人次很难用数字准确统计,因为有不少委员的意见和建议是通过电话、电传、电子邮件传递的。虽然新一届委员会刚刚组建,虽然在调研期间北京遭遇非典,但一份建议案和三份调研报告、一份考察报告仍然如期完成。这份将提交8月底常委会审议的沉甸甸的参政议政文件,凝结着各界人士的心血和责任。  不约而同与相约而至把“优化首都发展环境”确定为本届北京市政协届首之年参政议政的重点课题,有广泛的认同性。  2003年新年伊始,北京市级领导班子顺利完成换届之际,胡锦涛总书记来到北京市考察、指导工作,看望、慰问北京广大干部群众。胡锦涛总书记充分肯定了过去几年北京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及一系列发展思路、重大举措,同时指出:“北京市是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地位十分重要,做好北京市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北京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比较好,完全有条件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胡锦涛同志还提出要求,“要大力推进制度建设和创新,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这些话语重心长,使每一个在北京工作的人感到了所肩负的重任。的确,北京在改善发展环境方面有自己的优势,也做了不少工作,但从加快发展的角度看,也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需要不断改进。为此,市委市政府提出,必须以优化发展环境为着眼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尤其要树立“人人都是环境”、“环境也是生产力”的观念,坚持深化改革,全力推进制度建设和创新,围绕优化发展环境,消除一切不利于发展的做法,消除一切办事拖拉的旧作风,为国内外各类投资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创业和发展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造福于首都现代化。  1月16日,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市长刘淇来到出席北京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的港澳委员组,与40余位港澳委员亲切座谈,共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在两个半小时的发言时间中,17位委员先后发言,不断改善和优化北京的发展环境,特别是投资和消费环境,改善首都的政策、法制、服务等环境,是这次座谈中委员们最关心的问题和发言的中心话题。  市政协新一届委员会刚刚成立,经济科技界委员在与市政府领导座谈中指出,改善北京投资环境是北京办好2008年奥运会的要求,也是北京各方面工作要走在全国前列的迫切需要,它关系到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重点就北京的经济发展环境开展调查研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有分量的建议,成为委员们的一致意见。  与此同时,新组建的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的委员们在与市政法委领导座谈时提出,要坚持依法行政,司法公开、公正、公平,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优化首都发展的法制环境。  就这样,几经上下,3月28日,北京市政协常委会召开会议,通过了常委会2003年工作要点,提出了五个方面共25项任务,涉及到60多项具体工作。优化首都发展环境成为最突出的重点调研课题。  优化首都发展环境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调研课题一经确定,各民主党派纷纷要求加入课题组,其中工商联的介入颇具戏剧性。4月16日,北京市政协社法委和民革、台盟北京市委就北京市私营、个体企业发展的司法保障环境问题邀请市工商联、市“私个协”和部分非公企业介绍情况。作为民营企业“娘家”的工商联做了认真准备,市工商联副会长兼市政协副秘书长吴杰带着不少典型案例来到政协,通过交流他发现,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是因为司法保障环境不完善,导致不平等竞争造成的,这次参政议政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决个案,而是为了完善民营企业发展的司法保障环境,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他感到工商联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就这样,市工商联也成为了调研组成员单位和最活跃的力量。  各抒己见与增进共识根据常委会工作要点的要求,三个专委会选取不同切入点,确定了“改善政府行政行为,优化首都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私营个体经济司法保障环境”、“优化北京投资与发展环境”三个具体选题,成立了相应的课题组。三个课题组的成员来自不同界别、不同党派团体,其中有从事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有来自实际工作一线的代表人士,也有的就是调研对象。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自然就会有不同的见解、看法。参政议政的过程既是发扬民主各抒己见的过程,也是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学习政策充分论证增进共识的过程。  谈到选题的细化,北京市政协社法委副主任、课题组长叶上诗介绍说:优化首都发展的法制环境是个大课题,包括立法、司法、行政执法和法制教育等许多方面,涉及的面太广,选题必须细化,否则会流于泛泛而谈,参政议政就会走过场。我们确定“进一步优化私营个体经济司法保障环境”的选题,有一个增进共识的过程。  他说,当时选择这个角度,我们也曾有顾虑,大家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并不一致,主要是有的同志担心会有人指责我们"为谁说话"。为此,我们学习了中共十六大文件,查阅对比了有关法律法规,分析了当前的形势。经过研究分析和论证,甚至通过画坐标图的方式,才确定了以司法实践中问题最多、反映最大的私营个体经济在发展中遇到的矛盾为切入点。   叶上诗委员介绍说,从2000年至2002年私营个体经济登记注册和税收情况看,北京市私营个体经济呈现持续快速增长势头,已连续三年保持年增速在20%以上。2002年全市私营个体经济入库税收64.5亿元,同比增长53.2%;比全市总税收同比增幅高出31.9个百分点;与2000年同比增长280%,其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同期国有、集体和外资企业。北京市非公经济就业人数已占总就业数近60%。私营个体经济吸纳了大批国企下岗职工,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对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由于目前相关法律、司法体制等不尽完善,有些司法人员的传统执法理念尚待彻底转变,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司法保障环境还不能完全适应私营个体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尚需不断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宪法》中对私有财产与公共财产的保护力度存在差异。如,同样是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如果行为主体是国有、集体企业的工作人员,就可构成犯罪,而行为主体是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就不能构成犯罪。二是《刑法》对于侵害私营企业的刑事犯罪打击力度不够。同是侵害了经济组织合法权益的刑事犯罪行为,《刑法》的部分条款对国有、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做出了打击力度不同的规定,在救济方式和救济方法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平等。这种立法上的不平等,导致了司法实践中对侵害私营企业合法权益的刑事犯罪打击力度不够。   叶上诗委员说,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通过学习、考察、论证,大家统一了认识,确定了选题,这个过程大约经历了十多天。他进一步介绍说,各种不同意见的交流、碰撞几乎贯穿于调研活动的全过程。例如,朱维究常委是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所长,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法学教授;齐丽华委员是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王耀庭委员是律师,他们长期工作在司法一线;市政协副秘书长吴杰是北京市工商联副会长,最熟悉民营企业家的苦衷。三个人各有所长,发言各有侧重,经常直陈己见,互不相让。但最后又总能形成基本一致的看法。   同样的情况在另两个课题组也司空见惯。在经济科技委员会组织的一次优化首都经济发展环境专题研讨会上,两位专家对"经营城市"的看法相左。一位专家认为应当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另一位专家当即发表不同意见,并列举理由。   这就是政协,各种意见可以充分发表。碰撞出火花,探讨见真知,沟通增共识。   直言不讳与言之有效政协委员的职责体现在直言不讳敢讲真话,而参政议政的水平则体现在所讲真话、所提意见最终能否促使问题得以解决,能否取得实效。在优化首都发展环境调研中,委员们充分发扬了人民政协敢言善言的好传统,摆问题不留情面,提建议切实可行。   6月4日,北京市政协主席程世峨与市侨资企业协会和市华商会代表座谈,侨资企业家们就抗击非典形势下如何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快首都经济发展问题踊跃发言。炎黄机构执行总裁宋正中说,回顾抗击非典的历程,大家在看到市政府和广大市民所付出的巨大努力的同时,也意识到政府在危机管理、信息披露机制、资源调动能力和社会力量的动员机制等环节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优化北京发展环境应从优化政府形象开始,应重视提高基层公务员的行政水平;适时调整投资政策和产业政策,确保所吸纳的投资能够对本市整体经济发展产生持续的推进作用,力戒那些没有客观论证投资回报、没有翔实市场需求依据的大型土地开发项目和形象工程;加强社会教育、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应从培育"合格公民"做起。   经科委联合调研组的委员们在座谈首都经济发展环境问题时也直言不讳:政府机构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北京经济发展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与国内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一是政府项目审批存在宏观管理不到位、微观管理又管得过死等问题。一些政府部门审批项目不是把精力放在项目是否符合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行业总体规划等宏观方面,而是抓住项目的细枝末节不放,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时间的拖延也使项目的商机受到影响。二是企业融资困难。目前中小企业只有依靠自有资金积累和银行贷款筹措资金,而企业自有资金积累用于投资还须缴纳企业所得税,民营企业去银行贷款时在资产抵押率方面也不能和国有企业享有同等待遇。三是政府部门和具有行政职能的垄断性企业越权行政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政府部门利用行政审批或年检的权力搭车收费,有的还存在强行指定施工单位等越权行为。四是政府服务不到位。目前民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仍感到办事时不能很方便地找到主管部门,也不能及时得到主管部门下发的政策文件,应尽快解决它们与国有企业相比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五是双重纳税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合伙制企业已不再双重纳税,但对于股份制和有限责任的企业,企业交了所得税,个人分红还得交个人所得税,即使是用于投资的分红也不例外。   经济界委员在谈及首都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时还归纳了"三多三少":一是行政审批计划经济色彩多,市场经济色彩少;二是政府部门前期招商时人多,具体落实时人少;三是在公共产品供给上垄断性行业多,企业选择的余地少。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可谓一针见血。   即将提交北京市政协常委会审议的调研报告内容丰富,不仅有对当前北京市的工作充分肯定,更有对存在问题的详尽分析,当然,最重要的是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让我们拭目以待。(吴葆)
浙ICP备14000666号-4
最佳浏览分辨率: 1024×768 . 浏览器版本请用 Internet Explorer 6.0 以上
版权所有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瑞安市委员会